SEARCH
2011-08-29
我院组队在市直卫生系统游泳比赛中勇创佳绩
8月26日上午8点,我院组织了由沈红波、蒋俊燕、许小国英、詹敏、纪卫勇、吴利军、陈琦探、洪金福、吴金友等10人组成的游泳队,参加由市卫生局系统工委举办的市直卫生系统第十届游泳比赛。我院运动员奋力争先,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分别获得3个个人一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和4个个人三等奖,最终获得男、女团体第二名(工会谢云芳)
2011-08-26
市人大代表视察我院门急诊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项目
8月2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延生等全国、省、市人大代表一行来我院视察门急诊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我院陈震宏院长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并陪同到现场参观。(院办张雄伟)视察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2011-08-24
招聘
招聘简章衢州市中医医院是一家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国标”二级甲等中医院,是浙西地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技术指导的中心。今年下半年将接受“三级乙等中医院”的考核验收。医院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现有在岗职工450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开放床位250张。年出院病人10000人次,年门诊量40余万人次。需求情况岗位
2011-08-22
新疆乌什县人民医院一行来我院考察
8月15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人民医院院长一行来我院参观考察。两院相互交流了工作情况,乌什县人民医院院长一行还先后参观了我院的手术室、供应中心、病房大楼等设备、设施。目前,我院骨科医生邵文飞正在该院执行援疆任务。(院办张雄伟)图为在供应室参观
2011-08-08
时间就是生命---急救演练进行时
为增强全体医务人员应急能力,提高医院整体急危重症抢救水平,锻造一支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科学规范的高素质应急队伍,8月6日下午,衢州市中医院组织了一次急诊急救演练。为确保本次演练的真实性、专业性、,医院组织各科室认真学习了急诊急救演练程序。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严肃认真、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医护间的配合默契、各环节衔接紧密。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演练是该院一系列应急演练中的一项,在之后的3个月时间里,医院将定期开展各种应急演练。
2011-08-08
如何正确煎服中药
一般我们所说的煎药主要是指汤剂,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患者的青眯。煎药前的浸泡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加水量加水量应根据药物体积大小、分量轻重、药味多少适量掌握,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一般浸过药五分至一寸。第一煎应多加水浸泡后,先用武火(大火)煎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并随时搅动以使药效成分尽量煎出。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传统中医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煎药的火候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特殊药的煎煮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2011-07-29
市卫生局陈根成局长来我院调研
7月27日,市卫生局陈根成局长来我院调研。在听取陈震宏院长工作汇报后,陈局长深入临床一线进行检查指导,先后来到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血透中心、层流手术室和病区实地查看。市卫生局周卫华副局长陪同检查。陈局长对我院最近几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医院软、硬件设施变化大,提升了医院形象,给患者信心;业务发展较好,已经扭亏为盈,为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规模;医疗队伍提升较快,高层次人才积蓄较多,是发展的关键。对以后的工作,陈局长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聚精会神创三乙,要认真、细致做好准备工作,争取一次通过评审,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保质、保量、保安全,推动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三是精益求精抓医疗服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四是从严要求抓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名医、名院”工程,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反腐倡廉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完善制度,加强预防监督,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事。五是要形成一支团结合作的队伍,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院办张雄伟)
2011-07-29
2011年第3期总第16期
2011-07-18
关于调整部分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
根据《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第七十条第三款规定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自杀、自伤、打架斗殴、吸毒、酗酒等导致的医疗费用,从2011年7月1日起按规定纳入杭州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依法应当由第三人承担的医疗费用,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请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告知参保人员或其家属,携带参保人员的市民卡(或身份证)、就诊病历、相关书面说明情况等资料,至杭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综合业务处(309室)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经审核同意后,凭杭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的《杭州市医保基金先行支付通知单》由有关的定点医疗机构将其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请各有关定点医疗机构按上述规定执行,并配合做好相关的宣传解释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与杭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联系,联系电话:0571-87248956。特此通知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2011-07-18
我院成功举办《肛肠外科新技术新项目》学习班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肛肠外科事业的发展,7月16日,衢州市中医院成功举办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肛肠外科新技术新项目学习班》,就肛肠外科的新技术新项目及学术成果进行沟通与交流,来自杭州及衢州各市、县级专家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班。学习班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议题紧密联系临床,内容贴近医院实际,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全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省肛肠中心主任杨关根,邵逸夫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林波、衢州市中医院肿瘤外科专家陈震宏、肛肠科专家徐朝晖等针对当今结直肠肛门外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大肠肿瘤治疗进展、盆底与便秘、腹壁结肠永久性造口现壮与并发症、无痛肠镜在肛肠科的应用、经肝门内镜手术、结直肠肿瘤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粪性腹膜炎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讲解。通过本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扩大了衢州市中医院肛肠外科在全省的影响,而且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1-07-08
省中医药继教项目《肛肠外科新技术新项目》学习班7月16日举办
为了使肛肠外科医师进一步掌握肛肠外科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肛肠外科疾病治疗的效果。由衢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举办、衢州市医学会肛肠专业分会协办、衢州市中医医院承办的2011年省级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序号2011051),“肛肠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定于2011年7月16日在衢州举办。届时将邀请浙医二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专家授课。本次学习班结束授予省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5分。现将本次学习班的相关内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各医疗单位外科医师及相关科室医师。衢州市医学会肛肠专业分会委员会必须参加,不得请假。二、学习时间:定于2011年7月16日一天。7月16日上午8:00~9:00报到,下午5:30晚宴。三、学习班地点:衢州市中医院院内行政楼三楼大会议室四、学习班费用:参加人员需交培训费30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及餐费),需住宿人员由会务组统一安排,交通、住宿费用自理回单位报销。五、联系方式:衢州市中医院外科徐朝晖13567009874衢州市中医院科教科0570-3085130
2011-07-08
“冬病夏治”有何注意事项?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情绪乐观。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2011-07-08
“冬病夏治”有何注意事项?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情绪乐观。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2011-07-08
冬病夏治何时最佳?
“冬病夏治”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既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因此,在夏至后,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法,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的一个方面。在什么时间开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比较好呢?一般多从“三伏”天开始进行治疗;夏天是从夏至开始的。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在公历的6月21日左右。“夏至”者,时夏将至,故名也。夏至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内经》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三礼义宗》亦记载:夏至的“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三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我国大部分地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度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度,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度。但此时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夏至太阳直射点虽然逐渐南移,但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放出热量多,气温可继续升高。此后还有小暑、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这就是说明“大暑”这个节气的炎热程度。此时,累积的热量达到顶峰,开始放热,所以“大暑”期间最为炎热。按照“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是支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冬季好发的慢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根据近年来实践经验表明,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敷贴,以期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共三次),进而再进行第二阶段的伏贴,以致达到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的作用。
2011-07-08
冬病夏治何时最佳?
“冬病夏治”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既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因此,在夏至后,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法,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的一个方面。在什么时间开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比较好呢?一般多从“三伏”天开始进行治疗;夏天是从夏至开始的。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在公历的6月21日左右。“夏至”者,时夏将至,故名也。夏至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内经》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三礼义宗》亦记载:夏至的“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三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我国大部分地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度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度,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度。但此时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夏至太阳直射点虽然逐渐南移,但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放出热量多,气温可继续升高。此后还有小暑、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这就是说明“大暑”这个节气的炎热程度。此时,累积的热量达到顶峰,开始放热,所以“大暑”期间最为炎热。按照“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是支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冬季好发的慢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根据近年来实践经验表明,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敷贴,以期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共三次),进而再进行第二阶段的伏贴,以致达到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的作用。
2011-07-08
冬病夏治有何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是:①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②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每次辨证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请医生处理。其他改进的涂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③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④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
2011-07-08
冬病夏治有何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是:①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②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每次辨证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请医生处理。其他改进的涂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③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④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
2011-07-08
冬病夏治的机理何在?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体,而人体也反映出相应的生理病理变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也相应地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现代的时间医学、气象医学也有这方面的内容。遇冷就咳喘气急打喷嚏、遇凉则腹痛腹泻大便稀、遇寒就背肩腿痛步难移等冬季多发病症的发病机理,与患者的肌体阳气虚弱,特别是脾脏的阳气不足、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造成痰湿停留体内、水饮内伏密切相关。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阳气相对不足,故入冬就容易发病。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脾脏的功能在长夏最旺,痰湿水饮易消,所以疾病就容易缓解或消除。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脾脏主令的时候,所以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此时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11-07-08
冬病夏治的机理何在?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体,而人体也反映出相应的生理病理变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也相应地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现代的时间医学、气象医学也有这方面的内容。遇冷就咳喘气急打喷嚏、遇凉则腹痛腹泻大便稀、遇寒就背肩腿痛步难移等冬季多发病症的发病机理,与患者的肌体阳气虚弱,特别是脾脏的阳气不足、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造成痰湿停留体内、水饮内伏密切相关。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阳气相对不足,故入冬就容易发病。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脾脏的功能在长夏最旺,痰湿水饮易消,所以疾病就容易缓解或消除。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脾脏主令的时候,所以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此时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11-07-08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原则,对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或加重的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慢性风湿病、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过敏性疾病等),在夏季气候炎热、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