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ynamic
2025-02-24
女子熬夜追《哪吒2》,一觉醒来“天旋地转”……
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太火爆了,家附近的电影院场场爆满。为了助力哪吒冲榜,廖女士好不容易抢到了晚上10:30的场次,终是在凌晨1点看完了这部电影。次日,廖女士像往常一样早起,刚从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接着翻了个身,但没想到突感天旋地转、头晕想吐。这是中了流感病毒,还是没睡好?廖女士心里想,可能是自己昨晚睡太迟、没休息好所致,再睡了一个回笼觉醒来,再翻身,她又“晕菜”了。“太可怕了,只要我一翻身就像进了大转盘一样,天旋地转,晕得我都吐了!该不会脑子里长啥东西了吧?”在衢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诊室,廖女士焦急地询问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汪翔,让他看看是否自己的脑袋出了啥问题。汪翔详细询问了廖女士的病史,并让她做了相关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汪翔告诉廖女士:“你这是得了耳石症,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耳石症是什么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损害耳朵会导致听不清声音。殊不知,耳朵还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平衡器官,损害会导致眩晕、平衡不稳。我们耳朵里有一种组织叫做“耳石器”,内部有一层胶冻样耳石膜,在耳石膜的表面黏附着大量的碳酸钙盐结晶,这些结晶被称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这种碳酸钙结晶是附着于椭圆囊内和球囊的,一些诱发因素如炎症、外力撞击、炎症、缺血等,可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游动在半规管内,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脱落的耳石就会移动而引起淋巴液流动紊乱,刺激毛细胞产生异常神经冲动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眩晕。耳朵里的“小石头”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导致人体无法保持自身的平衡,走路重心不稳,变换体位发生天旋地转,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特点在名字中展现得非常明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良性:作为良性的疾病,可治疗、自愈,多数人在几天或几周内会好转;阵发性:每次眩晕发作可能只有几秒或几十秒,一般不超过一分钟;位置性:眩晕与患者的“头位”关系很密切,最大的特点是头位改变诱发眩晕,比如低头、抬头、弯腰、躺下、坐起及在床上左右翻身,都可能诱发头晕。脑袋位置发生变化时,头晕为天旋地转的感觉,持续的时间一般小于一分钟,个别特殊情况眩晕可持续大于一分钟。而直立活动因为耳石没有发生方向改变并不受影响,因此平移活动不会引起耳石症发作。脱落的耳石如何复位“耳石症很常见,很可能是你近期没休息好导致耳朵里的‘石头’掉下来,这‘石头’位置发生改变,打破了原来的身体平衡,造成头部位置变动时出现眩晕感。手法复位是通过不同位置的翻转,让这掉下来的‘石头’回到它原本的地方,这样就不会晕了。”经过汪翔医生的一番手法复位操作,廖女士尝试着左右翻身及起立活动,竟然真的不晕了。汪翔建议,耳石症的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应到医院的相关科室就诊,由专业的医生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促进耳石恢复到正常的位置。手法复位后,患者应保持一段时间的休息,避免耳石的再次脱落。需要提醒的是,严重颈椎病、严重心脏疾患患者应慎行手法复位,以免发生神经损伤、加重心脏疾患等不良后果。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头晕都是耳石症,引起头晕或眩晕的原因很多,患以下这些疾病,同样会出现类似头晕的状况:1.小脑梗死。可表现为头晕、协调功能减退,可伴恶心、呕吐、吞咽功能及言语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时甚至可出现意识不清、严重时危及生命。除常规神经科查体,脑磁共振检查有助鉴别。2.美尼尔病。发作性眩晕、波动性且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胀满感。3.突发性耳聋。突发听力下降,可伴发眩晕、呕吐及眼震等状况。4.前庭神经炎。可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头部运动不耐受等,头晕多呈持续性,多在感染后发病。5.体位性低血压。长时间蹲坐或是平躺,突然站立、改变姿势后,出现头晕、眼黑、恶心等现象,检测血压提示卧立位血压相差异常增大。6.前庭阵发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发作无明显规律性,卡马西平等减少神经异常放电药物治疗有效。因此,有头晕症状的患者切不可大意,应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检查评估,明确诊断,防止贻误病情、加重后遗症、严重时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2024-01-08
小寒养生膳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伴随着北方雪花纷飞冰封景象的到来,小寒已悄然而至,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开始了。正如民间谚语所言:“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节气前后的养生,要以温阳祛寒、健体强身为重点,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回暖就放松。小寒养生,重点在养肾温阳,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到了冬季,肾既要维持应对寒冬所需的足够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冬季养生,贵在养肾。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可以适当多吃些动物性食品、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另外,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黑色属肾,一些黑色的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物之冠,而且又大多是性味平和之品,对肾气衰弱,体虚怕冷者尤为适宜,比如黑米、黑豆、黑枣、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乌骨鸡、甲鱼、魔芋、海带、紫菜等。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绝佳时期,但进补不等同于吃大量的滋补品,要有的放矢。尤其中老年人,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有所侧重地进补。例如,气虚体质应以补气为主,如伴有冒虚汗、精神疲乏的症状,推荐用红参、红枣、淮山药等;血虚体质者应以补血为主,如平日易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推荐用当归、熟地、阿胶等;阴虚体质应以补阴为主,如出现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问题,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鳖甲、白木耳等;阳虚体质者以补阳为主,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可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进行调补。岁末小寒至,这些温补膳食可御寒。1、桂圆姜枣茶材料:桂圆肉5颗,红枣3颗,生姜2片。做法:材料洗净,红枣去核,把所有材料一同放入茶缸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泡15分钟即可。功效:益气养血,温中驱寒。适合气血偏弱,体虚胃寒之人。2、枣仁茯苓粥材料:酸枣仁30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小米30克,白米50克。做法:材料洗净后,茯苓打碎,小米、白米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加入酸枣仁、茯苓、远志,转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功效:养血宁心,安神助眠。适合血虚眠差,心绪不宁之人。3、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羊肉3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黄酒、葱、盐各适量。做法:当归、生姜洗净后顺切大片,羊肉去骨、去筋膜,焯去血水后晾凉,切条备用。先下羊肉后下当归和生姜,武火烧沸,去浮沫,改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加入适量黄酒、葱、盐即可。功效:滋补气血,适合血虚体质者(常见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心慌、面色发黄无光泽、怕冷、倦怠等),但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及大便干结者慎用;食后如果出现大便干、小便黄、口干苦或口中发黏等症状,说明体质偏热或夹有实热、湿热,也不宜食用。4、甲鱼枸杞地黄汤材料:甲鱼1只(300克以上),枸杞子10克,熟地黄15克,生姜1片。做法:甲鱼去头、爪、内脏、甲壳,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瓦锅内;再放入洗净的枸杞子、熟地、姜片,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熬至甲鱼肉熟透即成。功效:适合阴虚体质者(常见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皮肤干枯等)。5、猪肚煲鸡材料:猪肚1个,鸡1只,芡实75克,莲子75克,胡椒5克。做法:鸡洗净、切块,水焯后备用。将猪肚翻过来反复用盐搓擦3次,冲洗干净,水焯后备用。莲子去芯。把所有材料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煮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温中补虚,健脾暖胃。适合体质虚损,脾胃虚寒之人。6、灵芝人参鸡汤材料:灵芝25克,人参3克(党参或太子参25克),龙眼肉40克,鸡肉150克,姜一片。做法:鸡肉切块,烫一遍热水备用;人参切成薄片,灵芝、龙眼肉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放入所有材料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即可。功效:适合气虚体质者,常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等,易患感冒,抵抗力差,病后康复缓慢。
2023-04-23
市中医医院荣获市卫生系统养生操大赛一等奖
4月20日,由衢州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主办,衢州市中医医院承办的“迎亚运佑健康”养生操大赛在市中医医院举行。全市共有3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在《中华太极功夫扇》的表演中拉开帷幕,传统中医养生操八段锦、太极剑、易筋经、八法五步等依次上演,表演者或优雅舒缓,或富有律动,一招一式舒展流畅,宛若行云流水飘逸,彰显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和养生魅力。经过激烈角逐,市中医医院“继洲太极队”选送的《花样太极剑》获得大赛一等奖,开化县中医院选送的《太极功夫扇》、江山市中医院选送的《花样太极扇》获得二等奖,常山县中医院选送的《八段锦》、龙游县中医医院选送的《健身气功易筋经》获得三等奖。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彭芸说,中医文化和传统养生操文化一脉相承。中医防重于治,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少林内功等中医养生操,起源于古代导引术,健身效果显著。前期的选拔赛激发了医务人员学习相关传统养生操的热情,后续医院将秉承“治未病”的理念,通过讲座、义诊、文化宣传等多种方式,将养生操健身理念推广给更多的市民朋友,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2021-01-04
衢州市中医医院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为了让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好地了解中医、中药的独特魅力,12月30日,衢州市中医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到柯城区新华小学下村校区,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医院精心准备了100多种草药样品进行现场展示,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们现场感受中药的神奇魅力。虽然当天气温较低,但是师生们的学习氛围却非常热烈。活动现场,衢州市中医医院兰云芬和闫鹏手把手教师生们练习了一段养生八段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传承人金瑛采用PPT、视频等形式,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师生们讲解了中医针灸文化的传承和相关疾病预防保健,并将一套颈部保健操传授给学生们。近年来,衢州市中医医院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推广,通过义诊、讲课等多种形式,让中医药文化进基层、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不断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2020-02-10
全民战“疫”,他们用这个送关爱!
近日,衢江区大洲某集团公司的林总特别地忙碌,公司700多号员工过完年后马上就要返厂复工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等着他去处理,加上今年复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形势,让他也是倍感压力。市区某企业员工到医院中药房将配制好的中药饮片运回公司“往年这时候已经陆续开工了,但今年的疫情防控形势复杂,我们公司也是按照上级要求延迟复工。”林先生介绍说,目前厂里各部门也正在为复工做着准备工作,公司也每天安排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值守,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在做好日常值班工作的同时,也特别重视自身防护。“经过各类的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家对疫情防控都特别重视,公司也专门到市中医医院配制了防病毒的预防中药,分发给值班人员,这也是我们公司管理层对员工的一种关爱吧。”市区某单位负责职工医疗事务的章先生说:“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我们单位也用过市中医医院提供的防流感汤,同事都觉得不错。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这么复杂,这次又到医院配制了500份的预防处方,让单位食堂师傅煎成汤剂,职工用完餐后可以喝一碗。”两位中药师线上点对点为群众服务近几天不断有单位个人上门或电话联系医院中药房,要求提供预防中药,医院也是紧急调配相应的药材原料,尽可能地满足民众需求。为了方便群众,市中医医院中药房还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和中药师微信线上服务,群众只要打个电话,配方中药就能快递上门。医院中药房服务热线:3086132。
2020-02-10
发挥特色,内提“正气”,全力迎战新冠肺炎
连日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衢州市中医医院迅速行动,按照省市防控工作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发挥特色,中医药有效运用防控一线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陆续下发的推荐方案,结合本院名老中医对传染病防治经验及衢州地域特点,医院迅速将中药汤剂、防疫香囊、苍艾烟熏等中医药特色手段在疫情防控一线推广应用。为市区的部分医学观察隔离点派送预防用中药汤剂,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及微信线上服务,市民在家即可进行防感制剂的咨询及配送。增强体质,医护练习八段锦积极应战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为体内抵抗力强,外邪就难以人侵。衢州市中医医院要求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全院推行八段锦工间操的锻炼,每天1次,通过运动提升身体阳气、调畅气血,进一步增强体质,增加呼吸道耐寒抗病能力,确保医护人员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投入新冠肺炎的战“疫”。医院近期已经完成八段锦教学视频拍摄制作,并通过微信、抖音新媒体向社会发布,方便群众在家学习,同时也将在各病区开展八段锦的指导推广。目前职工开展八段锦工间操的视频在抖音阅读量已突破378.9万,点赞数达15.9万,评论留言173条。八段锦是从北宋起便开始流传的一项健身活动。中医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八段锦由八节不同的动作组成,全套做完只需12分钟左右。练习八段锦能缓解疲劳,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还可缓解肩腰腿痛。
2020-02-10
一份中药香,承载起漂洋过海的牵挂
“已经用了几天中药烟熏空气消毒,我爸妈说效果很好,公婆喝了中药袋泡茶,也说喉咙舒服多了。疫情当前,我却不能陪在老人身边,幸好有余竹萍医生推荐的中药防疫处方,让远在日本的我放心多了!”钱女士感激地说。春节前,钱女士带着孩子出国旅行,没想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回国的行程也因此耽搁下来。回不了家,国内疫情又这么严重,家中父母、公婆年纪都大了,如何是好。正当钱女士忧心时,衢州市中医医院医生余竹萍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微信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预防新冠肺炎,中医药来帮忙”,微文中介绍的衢州市中医医院袋泡茶、防疫香囊、苍艾烟熏包等中医药特色防治方法,在钱女士看来,简直是雪中送炭。当她向余竹萍咨询时,余竹萍耐心地为她讲解医院近期推出的中药防疫处方,并根据钱女士家中面积,帮助测算空气消毒用苍艾烟熏包的数量,又向其介绍了袋泡茶和防疫香囊的功效。在余竹萍的热心帮助下,钱女士为衢州的公婆和嘉兴的父母各自寄去了一份特殊的“新春大礼包”。钱女士和余竹萍医生的微信聊天记录钱女士为余竹萍医生送来锦旗表示感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衢州市中医医院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推荐处方,结合名老中医预防诊治经验,推出了一系列中医药防治方法,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目前,市中医医院中药房为尽可能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在开通两路24小时热线电话的基础上,安排了2名中药师专门为群众提供线上服务。市民朋友只要打电话或加工作人员的微信,中药师就可以帮助办理挂号、付费、取药等服务,并将中药随同发票一起快递到家。
2020-02-07
一位疫情抗击一线医生的独白
当前,正值冬春交接之际,呼吸道疾病高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衢州市中医医院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的哨点医院(现已被列为定点收治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医学观察隔离点都承担了大量的防控任务,全院职工都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不仅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感受到了疫情防控任务带来的身体疲劳。相比较而言,我身边那些奋战在发热门诊和留观隔离病房的同事的工作强度和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他们一边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24小时值守,一边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我很担心自己还有同事们的身体会出问题,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医院专门为我们配制了益气固表的汤剂,我和同事们每天在上岗前都会喝上一包,我们现在身体都很棒,没有一个人感冒发烧,都仍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作为首批入驻留观病房的医护人员之一,我亲眼目睹,也亲身感受了许多被留观患者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焦虑是因为担心被确诊,紧张是因为担心一旦确诊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不安是因为高热、咳嗽让他们身体倍受伤害。所幸的是,他们的核酸检测都阴性,且在我们的治疗下恢复也很快。我们每天邀请名老中医会诊,参与疾病的诊治,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或是单独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很多病人在1-2天之内即热退症缓。在此引用一位病人的话:“我之前去过武汉,回来2天就咳嗽、发烧了,在家吃了些西药,感觉没什么用,发烧始终不退,咳嗽越来越厉害,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有炎症,我当时害怕极了,我以为要完蛋了,我被留观治疗了,当天医生给我开了中药,从来没有吃过中药的我将信将疑的喝了一包,没想到2个小时以后发烧居然退了,第二天咳嗽也减轻了。更幸运的是我的核酸检测阴性,3天就出院了。我想我以后会爱上中医,爱上中医院的。”作为一名西医的临床医生,之前对中医中药缺少切身体会和认识,但通过参与此次疫情的防控,让我亲身感受和亲眼看到了中医中药的疗效,也加深了我对中医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尤其是温病)方面的作用的认识,祖国医学真的是博大精深!以上是我的分享,作为衢中医人的一员,我认为我们有能力守护衢城百姓的健康,也将继续为战胜疫情贡献我们的力量!
2020-02-06
重磅!浙江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发布!高危人群可以‧‧‧‧‧‧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三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肺炎轻症、肺炎重症、肺炎休克等不同人群分别制定了推荐处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中医将其归属于“疫病”范畴。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有关中医的治疗方案,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组织专家组调整制定而成此版防治方案。衢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市级名中医陈伟说,防治方案中针对高风险人群的推荐预防处方中由黄芪、防风、炒白术、银花、连翘、牛蒡子、鲜芦根组成,有经验的中医师会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体质偏差,对方药会适当调整,一般高危人群可以连续服用七天左右,再咨询中医师的专业建议。市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将才煎好的预防肺炎中药汤剂送至隔离点1月31日上午,根据省中管局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市中医医院组织院内中医专家研讨,配制熬煎了约20升的中药汤剂,送至市区某隔离观察点,供湖北回衢的无症状隔离观察群众服用。分发中药汤剂,准备为隔离点群众送上门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作用独特。衢州市中医医院一直致力于祖国医学的传承创新,在运用中医中药为群众防病治病方面起着重要的责任。在这个疫情阻击的关键时期,医院更将坚守责任和信念,为守护衢城百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0-02-04
呵呵,你还傻傻地去药店抢购双黄连?其实,战“疫”一线的他们都在喝这个!
近日,一条新闻让“双黄连”瞬间成了高光明星,各大连锁药店的货架都被清扫一空。它的功效到底如何,小编不是专家,可不敢妄下断言。其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陆续下发了四版诊疗方案。1月30日,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三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肺炎轻症、肺炎重症、肺炎休克等不同人群分别制定了推荐处方。小编是想带大家去看一下衢州市中医医院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战士”,作为掌握专业知识、每天奋战一线的他们,在严格做好自身防护、注意均衡饮食、劳逸结合的同时,用什么作为自身的预防用药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医理论里将其归属于“疫病”。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作用独特。衢州市中医医院根据《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三版)》中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处方,每天安排中药房工作人员为一线“战士”送上医院自制的预防中药饮。将一包包刚煎好的预防用中药汤剂,送到一线员工手上,暖暖的中药握在手心,是一份防护,更是一份关爱。市中医医院中药房主任徐盛仙介绍,“最近几天,有很多单位联系我们,要求向其提供中药饮片以供给单位员工预防用药,中药房的服务量也非常大,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都加班加点,以满足社会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方便服务对接,中药房现已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0570-3086132。”位于三衢路319号(大润发斜对面、三衢路与衢化路口处)的衢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中药颗粒剂徐盛仙说,近日一夜走红的“双黄连”口服液,其实主要成分也就是金银花、黄岑、连翘等的提取物。其实我们中药房的中药颗粒剂,同样可以按照这样的组方配伍,将一次一人份颗粒剂的量,密闭包装在类似火柴盒大小的小盒子里,用开水冲服,非常方便。目前,市中医医院为了方便群众,满足大家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在三衢路319号治未病中心(大润发斜对面、三衢路与衢化路口处)提供双黄连组方的中药颗粒剂配制服务,具体用法请遵医嘱。服务时间:8:00~11:30、13:30~21:00,一直到晚上9点都有服务哦!支持微信扫码支付,现场还有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2019-04-29
德国青年交流团到市中医医院体验中医药文化
4月12日下午,德国LSH国立文理中学一行20余人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学习中医文化,感受中医“望闻问切”诊疗方式并体验针灸诊疗特色技术,品味中药养生茶,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第一站杨继洲针灸展示馆“中医太神奇了,所以这次来中国学习交流,我们很想感受一下中医药文化,这次有机会如此近距离接触,实在是太好了。”参观团一行人踏入杨继洲针灸展示馆,就被诊桌上的针灸铜人吸引住了眼光。针灸推拿科医生周明琪为参观团一行介绍了中医穴位及经络概念,师生们听得兴趣盎然。第二站衢州市名中医馆第二站参观团来到了古色古香的衢州市名中医馆。随行老师兼翻译刘凤说,听说这次要来中医院体验中医文化,来自德国的户外活动指导老师EugenKern就跟她沟通想趁此机会找我们的老中医看看,调理一下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实在是太神奇了,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给我作出的诊断和我日常身体状况非常符合,我相信中医诊疗,也非常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在五楼名中医馆,省级名中医、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邱根祥为他进行了诊疗,短短几分钟的望闻问切,让他感受到了中医诊疗的神奇,诊室内不时传来参观团“amazingamazing……”的赞叹声。多位德国青年进行了体验。第三站治未病中心另外几位德国学生则兴奋地告诉医生,中医针灸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他们非常想感受一下扎针灸的感觉。在四楼治未病中心,医生为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了针灸体验,通过扎针、手法变换,让学生们切身感受神秘的针灸疗法。在治未病中心,参观团一行还认真聆听了四病区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介绍,品味中药养生茶,佩戴中药香囊。内容丰富的中医知识介绍、口感清新的中药养生茶、味道特别的中药香囊,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让德国师生团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多元和神奇。“这次体验团的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所见所闻,体会到了具有衢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孩子们非常开心,以后我们会继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衢州的历史文化。”随行老师刘凤说道。
2017-09-29
内热针
将特制针具根据治疗需要刺入人体腧穴或肌肉处,并视患者病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治疗技术。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到针体均能恒温发热,发热温度可在38℃-60℃之间调节。内热针具有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促进肌细胞再生和再血管化,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部位扭伤拉伤后慢性疼痛治疗。
2017-09-29
拔罐疗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拔罐这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该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017-09-29
膏摩疗法
膏摩为古代常用的药摩(膏摩、粉摩、汤摩、酒摩等)方法之一。所用配方历代记载颇多,后世趋向简化。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痘疹诠》记载以热麻油按揉痛处,治腰痛,近代则常用冬青油膏或按摩乳之类。膏摩疗法既有中药外涂后的药物作用,又有按摩疗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是外涂疗法与按摩疗法的综合作用,同时又使得这两种疗法相得益彰,作用加强。痛、伤筋、闭经、便秘、夜啼、惊风、目暗赤痛、喉中息肉等症。操作方法:先按处方配制成软膏,然后将膏少许涂抹于体表穴位上,再进行按摩治疗。一般多用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膏摩所用处方的组成,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筋壮骨等药物为主。适应证:本疗法适用范围很广,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伤及五官等科,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偏瘫、口眼喎斜、痛风、骨损肿痛、伤筋、闭经、便秘、夜啼、惊风、目暗赤痛、喉中息肉等症。
2017-09-29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2017-09-29
龙氏正骨推拿
龙氏正骨将中医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结合进行手法的革新,形成一套针对脊椎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等治疗脊椎病的手法。这套手法可以对脊椎病因引发的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其特点为:稳准、轻巧、无痛、安全,疗效确切,目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和成果正在推广应用。支配人体五脏六腑的神经都是从脊柱发出的,脊柱是人体生命的栋梁。在从爬行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脊柱所受到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直立行走的人,全身的压力都集中在脊柱上。例如经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开会多的人,很容易出现由脊柱引起的疾病。不少病人在脊椎病好转时,原有的内脏(器官)病症状同时好转或痊愈,经过大量的临床解剖及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高血压、原因不明的胸闷、心悸、失眠、顽固性呃逆、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痛经等,特别是许多病因不明、屡治不愈的70多种内脏疾病多与脊椎疾患有关,找出了脊柱相关病因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了龙氏正骨推拿。龙氏正骨推拿的方法根据实践证明,是非常好的正骨推拿方法,尤其是对颈椎病的治疗特别有效。对颈椎病引起的脖子疼痛、头晕、头痛等治愈成功率95%。
2017-09-29
火针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主治风寒筋脉急挛引起的痹痛,或瘫痪不能动者,针扎入迅速拨出,急按住孔穴可止疼,不按则极痛。腹内肿块结积冷病者,针扎入缓慢拔出,并左右转动,以让污浊物流出。背部痈疽有脓没有头的,针扎入让脓流出,不可按孔穴。凡用火针,不能过深,否则伤经络;不可太浅,不然病不能除。凡面上及夏天湿热在两脚时,都不能用此法。用法:麻油满盏,用灯草十四茎点灯,将针多次涂上麻油,在灯上烧至通红再用。针未烧红或已冷却,反而损伤人,且不能去痛。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胃脘痛、泄泻、痢疾、阳痿、瘰疬、风疹、月经不调、痛经、小儿疳积及扁平疣、痣等。
2017-09-29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穴位埋线,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2017-09-29
超微针刀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是在小针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方法。该疗法是运用医学原理,首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分析该动作的参与肌群或维持该姿势稳定性的参与肌群,结合解剖学结构和力学平衡结构确定其中最易损伤的肌肉,然后对该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进行治疗,以达到调整肌肉的痉挛状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疗法特点:刀口只有0.4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不用麻药和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安全无副作用;进针深度不超过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这样学员更加容易学习、掌握;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保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的措施。头痛、头昏、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疼痛、心脏病、乳腺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大肌损伤、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疾病、足跟痛、失眠、晕车,戒烟,便秘等。
2017-09-29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由朱汉章先生发明,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2000年后正式进入各大中医药大学,并发展成为针刀学科。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