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膳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伴随着北方雪花纷飞冰封景象的到来,小寒已悄然而至,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开始了。正如民间谚语所言:“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节气前后的养生,要以温阳祛寒、健体强身为重点,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回暖就放松。
小寒养生,重点在养肾温阳,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到了冬季,肾既要维持应对寒冬所需的足够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冬季养生,贵在养肾。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可以适当多吃些动物性食品、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另外,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黑色属肾,一些黑色的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物之冠,而且又大多是性味平和之品,对肾气衰弱,体虚怕冷者尤为适宜,比如黑米、黑豆、黑枣、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乌骨鸡、甲鱼、魔芋、海带、紫菜等。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绝佳时期,但进补不等同于吃大量的滋补品,要有的放矢。尤其中老年人,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有所侧重地进补。例如,气虚体质应以补气为主,如伴有冒虚汗、精神疲乏的症状,推荐用红参、红枣、淮山药等;血虚体质者应以补血为主,如平日易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推荐用当归、熟地、阿胶等;阴虚体质应以补阴为主,如出现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问题,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鳖甲、白木耳等;阳虚体质者以补阳为主,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可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进行调补。
岁末小寒至,这些温补膳食可御寒。
1、桂圆姜枣茶
材料:桂圆肉5颗,红枣3颗,生姜2片。
做法:材料洗净,红枣去核,把所有材料一同放入茶缸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泡15分钟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温中驱寒。适合气血偏弱,体虚胃寒之人。
2、枣仁茯苓粥
材料:酸枣仁30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小米30克,白米50克。
做法:材料洗净后,茯苓打碎,小米、白米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加入酸枣仁、茯苓、远志,转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
功效:养血宁心,安神助眠。适合血虚眠差,心绪不宁之人。
3、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3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黄酒、葱、盐各适量。
做法:当归、生姜洗净后顺切大片,羊肉去骨、去筋膜,焯去血水后晾凉,切条备用。先下羊肉后下当归和生姜,武火烧沸,去浮沫,改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加入适量黄酒、葱、盐即可。
功效:滋补气血,适合血虚体质者(常见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心慌、面色发黄无光泽、怕冷、倦怠等),但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及大便干结者慎用;食后如果出现大便干、小便黄、口干苦或口中发黏等症状,说明体质偏热或夹有实热、湿热,也不宜食用。
4、甲鱼枸杞地黄汤
材料:甲鱼1只(300克以上),枸杞子10克,熟地黄15克,生姜1片。
做法:甲鱼去头、爪、内脏、甲壳,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瓦锅内;再放入洗净的枸杞子、熟地、姜片,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熬至甲鱼肉熟透即成。
功效:适合阴虚体质者(常见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皮肤干枯等)。
5、猪肚煲鸡
材料:猪肚1个,鸡1只,芡实75克,莲子75克,胡椒5克。
做法:鸡洗净、切块,水焯后备用。将猪肚翻过来反复用盐搓擦3次,冲洗干净,水焯后备用。莲子去芯。把所有材料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煮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补虚,健脾暖胃。适合体质虚损,脾胃虚寒之人。
6、灵芝人参鸡汤
材料:灵芝25克,人参3克(党参或太子参25克),龙眼肉40克,鸡肉150克,姜一片。
做法:鸡肉切块,烫一遍热水备用;人参切成薄片,灵芝、龙眼肉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放入所有材料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即可。
功效:适合气虚体质者,常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等,易患感冒,抵抗力差,病后康复缓慢。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