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ynamic
2024-01-29
拒收红包扬清廉 恪守尽职守展风采
“护士长,我收到了一位患者送的购物卡,特向您报告。”近日,衢州市中医医院血透室的护士余红艳在多次拒绝患者的“心意”无果后,将购物卡转交给了护士长。第二天,二人一道将购物卡还给了患者,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点赞。徐奶奶(化名)是一名需要长期血透的患者,一直以来都在市中医医院做血透治疗。这些年,徐奶奶常常在护士余红艳的治疗组内治疗,由余红艳负责他日常的透析护理。由于徐奶奶的血透导管是人工管,每周三次的血透治疗都需要护士穿刺置管,“小余护士的技术好,每次打针又准又不痛,而且她做的棉球拔管后压迫基本都不会渗血。每次看到她来我就很放心。”余红艳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细致的服务让徐奶奶和她的家属都十分满意。1月24日,在余红艳为徐奶奶下机时,家属突然将购物卡塞进了余红艳的工作服口袋,他说:“小余护士,这是我个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一点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余红艳回过神后,再三婉拒了这份“心意”,但徐奶奶和家属匆匆离去,无奈之下她只能将购物卡上交给了护士长余韩英。余韩英了解到情况后,将购物卡还给了徐奶奶,二人诚挚地对老人家说:“作为护士,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感谢您们的信任与配合,您的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像余红艳这样拒收红包,恪守医德的护士,仅仅是衢州市中医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树立了衢中医人廉洁行医、敬业守德的良好形象。
2023-04-24
提升监督能力 强化“哨点”作用
为加强医院网格化监督管理,推进清廉医院建设,4月23日下午,我院在九号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网格特邀监察员会议。医院纪委书记彭芸、纪委委员、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及网格特邀监察员参加会议。会议上,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陈胜红对我院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及特邀网格监察员进行培训,详细解读了《中共衢州市中医医院委员会开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强调我院“党委-党支部-科室”三级网格全覆盖监督模式,明确各级网格特邀监督员的职责和监督范围。同时,汇报了2022年度网格化监督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随后,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及网格特邀监察员结合自身网格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针对如何更好的发挥网格特邀监察员监督作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纪委书记彭芸指出,开展医院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是推进“清廉医院”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对医院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及网格特邀监察员能真正当好医院的信息员、宣传员和监督员,充分发挥好“哨点”作用,完善落实各项网格化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最后彭芸就“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网格特邀监察员”提出“三会”要求:一是要会观察。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更要以身边人监督身边事,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将日常监督工作做实做细,提升监督实效性。二是要会监督。要敢于担当,勇于监督,主动晾晒网格特邀监察员身份,加强对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的宣传,增强全体职工廉政防控意识和主动配合意识。三是要会上报。积极关注科室廉情动态,做到监督执纪报表上报有内容,及时发现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警示提醒和反馈汇报,充分发挥好监督执纪作用。
2018-07-27
【健康衢州 衢中医有礼④】市中医医院保洁人员拾金不昧
“这是我应该做的,到医院里看病谁丢了钱包都肯定着急,将心比心,昧别人东西的事儿,我干不出来。”7月26日一大早,衢州市中医医院总务处长黄永生、保洁负责人余经理经过一番打听,才找到了正在住院大厅打扫卫生的汪渭荣,说起汪师傅前一天拾金不昧的好事儿,汪师傅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直言是小事。汪渭荣是衢州市中医医院的一名保洁员。25日17点35分左右,放射科等候厅内的患者都做完了检查,正是放射科工作人员的交接班时间,放射科候诊厅内空无一人。忙碌了一天,保洁员汪渭荣师傅来到放射科候诊大厅内打算小坐片刻休息一下,出于职业习惯,他四下看了下厅里的卫生情况。这一看他竟意外发现取片子的柜台上安然地躺着一个橘色的钱包,“谁这么粗心啊,我得赶紧让医生联系她!”汪渭荣赶紧找到了放射科的值班医生胡子龙,两个人打开钱包寻找失主信息,发现钱包里面有一些现金及数张银行卡、身份证等。考虑到失主发现自己的钱包丢失会着急寻找,胡子龙赶紧登陆电脑查找患者在医院留下的联系电话。电话拨了两次才接通,电话那头丢钱包的刘女士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还没发现自己丢了钱包这事儿。经胡子龙提醒才发现自己的钱包落在了医院,“谢谢你们,我马上回来拿。”核对过刘女士的姓名和发票后,胡子龙将钱包还给了她,并叮嘱她下次到医院就诊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我们衢州正在创文明城市,我们作为医院的一份子自然不能落下。”收到刘女士和同事们的点赞,汪渭荣师傅和胡子龙医生感到很开心。
2018-07-23
【衢中医有礼③】新华社、腾讯网、半月谈、钱江晚报等媒体关注我院一名护士!
7月20日下午5点30分,衢州市中医医院护士刘佳准点下班。“吴阿姨,我开车送你回家了。”刘佳对病房里一个陪床的老人柔声招呼。老人姓吴,今年73岁。2016年1月,她的老伴周爷爷遭遇车祸头部受伤,不幸成了植物人,老人和子女轮班陪护不离不弃。感动于这份白发夫妻不离不弃的真情,33岁的刘佳和吴奶奶结成忘年交。从去年10月开始,刘佳下班开车送老人回家,从没间断。“她真的跟我女儿一样。”吴奶奶说。“快三年了,吴阿姨一直对昏睡不醒的丈夫不离不弃,她是个重感情的好人,我会坚持送她回家,直到周叔叔苏醒的那一天。”刘佳如是说。同事们说不知内情的人以为她们是母女刘佳和吴奶奶都住在衢州城北,两家相隔1公里左右。因为早上8点之前要查房,刘佳总是7点半就从家里出发。这个点,吴奶奶却要在厨房里忙活,她要为处于植物人状态下的老伴准备一天的食物。食物都是流质,用注射器推进鼻腔内的导管,一直通到胃里。“如果这个时间点能卡上,我就能送吴阿姨去医院了。”上午8点半,吴奶奶拿着饭盒坐公交车去医院病房,她将会在病房内陪老伴周爷爷直到下午5点半。周爷爷是刘佳护理的病人之一。刘佳和吴奶奶在病房内(记者盛伟摄)上午10点,刘佳来到病房,吴奶奶迎上去拉着刘佳的手嘘寒问暖,很多时候会给她一个妈妈般的拥抱。“周老爷子,你快醒来哦,吴阿姨想你想得好苦哦。”每次做护理前,刘佳都会凑在周爷爷的耳朵边讲这么一句。刘佳为老人翻身,细心地查看着老人身体变化状况。吴奶奶在一边打下手。昏迷了近3年的周爷爷体重保持得很好,肌肉萎缩也不算太厉害。刘佳把这些归功于吴奶奶的精心照料,而吴奶奶逢人就说,这是医生和刘佳护士精心治疗的结果。工作之余,刘佳会去病房和吴奶奶聊天,大多数时候聊周爷爷的病情变化。偶尔,他们也会相约周末去野外挖野菜,吴奶奶还会教刘佳做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小吃。下午5点,吴奶奶给老伴喂完食物,洗净器具装进环保袋,将袋子挂在病房外的栏杆上。这是她和刘佳约定好的:挂上环保袋,就说明今天能准点坐刘佳的车子回家。5点30,刘佳下班,脱下护士服的她搀扶老人走出医院。“不知内情的人常常会以为他们是母女。”医院职工张晓敏说。被真情感动护士做起了陪护病人的专职司机吴奶奶白天陪护,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轮流夜晚陪护,从不间断。几年来,周爷爷的医药费花去了100多万,依旧没有苏醒的迹象。很多人劝他们,这样耗着会人财两空,还不如试着放弃。吴奶奶和三个子女态度都很坚决:绝不放弃治疗,天天能看到周爷爷,天天就存在希望。老人说,自己老伴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忙了家里忙外头。白头偕老不离不弃的亲情爱情感动着刘佳。“我们这个病区植物人病例很常见,但像吴阿姨这样多年不离不弃,每天都悉心照料的确实不多见。”这份感动让刘佳更愿意和吴奶奶做朋友。“我真的很心疼老人,在我的能力内我愿意给她最大的帮助。”去年10月的一个大雨天,刘佳关切地问老人怎么回家,老人说公交车。接下来的聊天中,刘佳发现两家距离1公里左右。刘佳邀请老人坐她的顺风车回家,老人同意。这一送就是十个月。只要刘佳上班,送吴奶奶回家就没中断过。她承诺会一直送吴阿姨回家刘佳说,她相信老人有一天会醒来,这一天来之前,她会一直送吴奶奶回家。吴奶奶和三个子女也一直等奇迹发生的那一天。“等老头子醒来了,我一定让他好好谢谢刘佳。”这段十多分钟的回家路成了连接两家感情的纽带。送老人回家时,刘佳有时候会绕道接一下儿子。如今,她的儿子会亲热地喊老人“奶奶”。“我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个孙子一样,真的就是这种感觉。平时做点好吃的,我都想着会为这个孙子留点。”吴奶奶说。“平时大家都相互走动,跟亲人一样了,医患关系在我和吴阿姨这里就是亲人和朋友的关系,开始时我感动于吴阿姨和周叔叔之间的亲情爱情,而现在我和吴阿姨一家就是亲人。”刘佳说。
2018-07-12
【健康衢州 衢中医有礼②】入院发脾气出院送锦旗 好护士让患者心服口服
7月9日上午,怀着既不舍又开心的复杂心情,55岁的“老顽童”史大叔和衢州市中医医院五病区的医护人员一一道别。“佳佳,我要出院了,我想邀请你到我家吃饭,到时候我烧最拿手的红烧肉和鱼给你吃。”看到自己的主管护士刘佳正在忙,史大叔郑重地走到她跟前发出了邀请。“看到你这样好好的康复出院,我比吃红烧肉和鱼还要开心。”看着史大叔如孩童般灿烂的笑脸,刘佳说不出的开心。依稀记得不久前史大叔因车祸被送入衢州市中医医院五病区,全身多处骨折伴脑挫裂伤让原本温和的他性情大变,烦躁、打人、摔东西……“康复的这段时间,医护人员特别是主管护士刘佳,没少受委屈。”对于初入院时的种种异常行为,因病情原因史大叔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要不是妹妹史女士的陈述,他绝对不会相信众人口中“吐口水、扔枕头、扭痛护士手”的那个不安人士就是他自己。“虽然我哥住院期间干了这么多让人糟心的事情,但是医护人员真的对他特别好,对于医护人员真的感到抱歉和感谢。”“在我们神经外科病区,经常会有这样的患者。”在神经外科工作已经有6个年头,刘佳说自己见过太多类似的病患,也深深理解因疾病原因造成患者情志改变引发的烦躁和性情改变。“如果自己的家人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做家属的肯定也着急。”刘佳坦言,虽然在史大叔住院前期,病区的护士姐妹们都记不清被他扭痛过多少次手了,但随着疾病康复,“老顽童”史大叔也带给了她很多感动。“慢慢的,史先生神志清楚了,他变成了我们的‘点赞达人’,每天下午,在我护士站边上说‘佳佳,多亏了你,我一点没留后遗症,你看我好的多快’……如今史先生已经出院了,留下了这段难忘的回忆,医患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简单,生命之托,定不负重任!”临出院前,刘佳和护士姐妹们收到了来自史大叔一家充满感谢和歉意的锦旗,同样被感动的她在朋友圈记下了如此感性的话语。
2018-07-05
【健康衢州 衢中医有礼①】王文涛:公益救援让我感到快乐
王文涛为绿春湖越野赛做保障7月2日,掌上衢州APP发了一篇《儿子的手机找到了!这位父亲想对所有好心人说声“谢谢”》的跟踪报道,衢城市民的热心和温暖给痛苦中的傅先生送去了些许慰藉,特别是衢州市红十字救援队队员们的全力搜寻为成功找回手机付出了不少汗水。“这不是我们医院的王文涛吗?他参加衢州市红十字救援队了啊,真了不起。”不少看到报道的医院同事在文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最终找到傅先生儿子手机的王文涛。如果不是这篇报道,很多同事至今仍不知道那位看上去整天乐呵呵、精神奕奕的帅小伙,工作之余在做着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王文涛(右一)及救援队员在车祸现场附近寻找手机因工作走上救援之路7月3日,笔者在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找到了王文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我感觉很开心。”王文涛告诉笔者,他于2017年6月份加入衢州市红十字救援队,近一年时间他已参加过大大小小100多次救援及保障活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中他碰到了太多生离死别的画面,而很多悲剧本可避免,“如果有机会,我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看到急诊室里家属们撕心裂肺的哭喊,那场面太让人伤心。”听到同科室的同事胡梦捷说起她在红十字救援队完成各种救援任务的经过时,王文涛感觉热血沸腾。当得知有机会加入这个有意义的团队时,他别提有多开心了。“我入队就签了保证书了,参加救援是我个人的自愿行为,如果在救援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与救援队无关。”王文涛说,他所在的救援队分为城救队、山救队、水救队、保障队4个小分队,大家各有分工、统一行动,救援远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参加救援的队员也会碰到很多危及生命的危险情况,而红十字救援队是一个公益组织,做的是救人于水火的公益救援,队里的每位“战友”都是公益人士,王文涛不愿意由这个公益组织为自己的行为背负责任,所以入队之初,他就给自己买好了一份意外保险。“救援工作没有一分钱报酬,甚至要自己贴油费、电话费、伙食费,但是每当看到被救援者安全回家的场景,我觉得一切都值了。”说起自己的救援工作,王文涛脸上漾着满满的幸福感。赢得家庭支持的救援之路进入救援队之后,王文涛的大多业余时间都是用来参加救援任务的,“起初我的家人并不理解,我把空余时间拿去参加救援任务,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但是看我一直的坚持,家人也从最初的不满、无奈,到最后表示理解、支持。”王文涛的妻子涂建晶是一名护士,工作需要三班倒,忙碌的工作使得夫妻俩经常都打不了照面。“即使我们这么忙碌,救援工作仍是他不能割舍的牵挂。”面对王文涛对于救援工作的执着,今年5月份涂建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辞职全身心照顾家庭,让王文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他热爱的救援工作中去。“说实话,有时看他辛苦工作一天后,在接到救援信息后仍第一时间穿上大红色制服去参加救援,我的心里有一瞬间是反对的。”涂建晶说,虽然对丈夫有心疼和不舍,但每次救援后听到他兴奋、激动地讲述他们的救援故事,他表露出的那种幸福感、成就感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或许都是医者,她特别理解丈夫的这份执着和信念。“现在,只要我穿上红色救援服,我家儿子就会高兴的跳起来喊‘我的爸爸要去救人喽’。”王文涛说,在孩子爽朗的笑声里,他听到了自己救援工作的意义。未来他希望自己树立好榜样,在儿子的心里播下爱心、执着、信念的种子。作为衢州市唯一一家红十字冠名医院,在衢州市中医医院还有很多像王文涛一样有爱心的医务工作者,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公益救援工作,他(她)们是胡梦捷、吴建飞、江雪英、刘佳、饶美玲、姜旭琴、陈胜红、冯剑慧等,让我们一起向这群默默无闻的人致敬。陈胜红(右一)参加6.7高考保障活动胡梦捷(左一)参加救援演练吴建飞(左二)和伙伴们在白菊花尖拉练江雪英、胡梦捷、陈胜红、冯剑慧(前排左一、二、三、四)等人参加灵鹫山划骑跑铁人三项公开赛保障
2018-05-12
【衢中医有礼】下班路上遇车祸伤者 市中医医院好医生黎高明再度救人
下班路上,看到车祸,有人受伤,要不要救?5月9日中午,市中医医院的骨科医生黎高明看到一位大妈遭遇车祸,他毫不犹豫出手相救,直到救护车赶到将病人送到医院并陪同检查。因为急救措施得当及时,伤势严重的大妈才避免了二次损伤。紧急施救避免伤者二次损伤今年36岁的黎高明家住南区,是市中医医院骨科的副主任医师,已在医院工作了11年。是2017年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5月12日,笔者向他了解了事情经过。5月9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百汇路与衢化路交叉路段的丁字路口,视线死角,一辆急速行驶的电瓶车撞上了一位骑自行车的阿姨。一声闷响,老人应声倒地,躺在马路上无法动弹。骑电瓶车的小伙愣神慌张,正要去扶起大妈。(左:受伤的大妈右:黎高明帮大妈把自行车扶到路边)黎高明见状,赶紧将电瓶车靠边停下,“您好,我是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小伙子你先别动伤者,让我先看一下。”他当即蹲下,扶住大妈的颈和头,迅速查看大妈的情况。大妈还能说话,脉搏也有力,但过了三四秒,只见左耳道流血了。小伙子想找东西给大妈擦血也被黎高明制止了,“不好,应该是颅脑内有损伤。”黎高明一边指导大妈不要紧张,一边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为了利于淤血输出,黎高明将散落在脚边的一个米袋垫在了大妈的左侧头部,并密切观察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不久救护车赶来了,黎高明帮着搬运伤员,还协助小伙子将事故现场进行摄像保存,并和小伙子赶到市中医医院,陪同阿姨做了相关检查。入院后,大妈病情加重,一度陷入昏迷,出现意识模糊、瞳孔散大情况,经CT检查,脑内血肿、脑室受压。“马上手术。”该院神经外科吴来德医生说,对于这类脑外伤的患者,如果被他人不正确的随意搬动或自己走动,反而会加重脑部伤情。幸好,黎高明医生及时制止了小伙子将大妈扶起来和错误的止血方式,否则后果可能更糟糕。经过手术,大妈脑内的血肿和血块被清除,出血也被止住,目前住在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暂时平稳。曾在马路上救人称救死扶伤是本职“我是医生,又是党员,碰到这种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人。”话语朴素却又坚定,让人由衷赞叹。在工作中,黎高明是个不怕麻烦、有仁爱之心的医生,看到有困难的病人,经常主动提供帮助。在生活中,偶尔遇到急需救助的病患,他更是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其实,这不是黎高明第一次路遇危难挺身而出了。2016年2月,黎高明从龙游回衢州的路上,发现一名老人遭遇车祸倒在地上,头部、脸部、右脚均有受伤,流血较多,他第一时间冲上去为老人查看病情,并及时做了止血措施,直到将老人送上救护车他才放心离去。这两天,医院里的同事好多都在谈论黎高明救人的事情,低调的他没有过多的话语,在他看来,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愿意帮忙。”黎高明如是对笔者说,语气中透出一股坚定……
2017-12-13
寒风中的热血情怀
2017年12月13日,衢州市中医医院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30余名医院职工参加献血,共献血7000余毫升,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市冬季用血紧张局面。当天下午,阴冷的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刺骨的寒风丝毫没有阻挡大家的献血热情。院内的献血车里挤满了人,有的是休息时间专程从家里赶来,有的是利用值班空隙时间抽身来献血。“本来想献300毫升的,但今天要值夜班,就献个200毫升吧,保证今晚的夜班工作状态。”身材娇小的二病区助产士毛燕燕说,这次已经是第七次献血了,累计献血量已达2000毫升。这个寒冬的阴雨天,市中医医院员工们用热血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温暖。
2017-09-14
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 ,我们都将拼尽全部努力
9月3日市区的张先生(化名)一家来到市区中医医院急诊科,为医务人员献上;团队齐献精湛艺,生命再造显奇迹”的锦旗,特来感谢让他儿子起死回生的所有医护人员。张先生握着医生护士的手,激动地说:“要不是那天你们的积极精心抢救,我儿子就回不来了,是你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谢谢!谢谢!”一旁站着的面带笑容的帅小伙正是张先生的儿子,谁能想到这位阳光小伙几个月前曾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事情还得从今年6月7日说起。当天上午10:01,120指挥中心电话通知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说有一位危重病人即将送入医院抢救。8分钟后,120救护车将病人送达市中医医院,早已做好准备的医院抢救小组立即开始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当时患者入院时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无心跳、面色发绀,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病情非常凶险,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了。”当天全程参与抢救的急诊科主任诸葛建成说,“病人一送到抢救室,抢救小组迅速判断病情,立即实施气管插管、打开静脉通路、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还没有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世界好像静止了,只有监护仪的嘀嗒声与医生进行胸外按压的双手在节律的闪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医生的额头上已经沁满了汗珠,抢救室里弥漫着近乎窒息的紧张。“嘀嘀嘀......”,监护仪发出一阵连续的警报声,“快,患者发生严重室颤,立即电击除颤。”眼睛一直盯着心电监护仪的诸葛建成主任立即指令。经电击除颤后,患者的心脏室颤暂时控制了,但自主心律仍未恢复。没过一二分钟,患者的心脏室颤又发了,“继续除颤!”抢救小组沉着谨慎地应对着随时出现的病情变化。“说实话,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大家心里都铆着一股劲,拼命拽着任何一丝生命的希望,谁都不会松劲!”经过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历经5次电击除颤,50分钟持继不断地胸外按压,心电监护仪上突然出现了大家期盼已久的患者自主心率波形。现场抢救的医护人员不由自主地“啊”出了声,一个个人脸上都绽放出了的开心笑容。“患者出现自主心律,意味着抢救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机。”诸葛建成主任说,“随后继续上了系列的抢救治疗措施,并进行密切监护。”经过近2个小时的抢救治疗,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各项生命体征渐趋平稳,后转送医院ICU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并专程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为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诸葛建成提醒,如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救,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治疗时机。
2017-07-25
三捧鲜花背后的医患情
2017年7月18日下午,天空骄阳似火,家住市区的邱女士顶着酷暑,抱着自己刚出生一周的宝宝,和丈夫许先生一道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病区,为医护人员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三束鲜花,感谢医生护士她住院生产期间给予的“家人般”的贴心呵护。邱女士说,是市中医医院的医生护士帮她顺利过了这道“坎”。多方比较慕名而来,准妈妈得到“定心丸”三十二岁的邱女士是一位新妈妈,在她怀孕四五个月的时候,就在为自己到哪家医院生小孩而四方打听。一次邱女士在与同事聊天的时候得知,这位同事的姐姐就在衢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生下了可爱的宝宝,据同事介绍医院的技术服务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还向她推荐了妇产科的邱淑芬医生。于是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邱女士怀着“考察”的心理,来到了市中医医院妇产科门诊找到了邱淑芬医生。“邱医生第一次给我做产前检查时就特别认真,问的非常仔细,还把手机号码给了我,让我有情况可以随时打她电话。”邱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言语中还溢着感激之情。经过这次实地“考察”,邱女士就选择了在市中医医院做产前检查,并准备在这里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在一次门诊常规检查时,邱女士的胎心监测评分不合格,随后的复查结果评分良好,当邱女士高兴地报告给邱淑芬医生时,她刚忙完一台剖宫产手术,当时就叮嘱邱女士先别急着回家,监测评分是合格了,但综合邱女士的具体情况,还需结合胎心监测的波形图仔细分析一下,这样才更放心。邱淑芬认真分析了她的检查报告,又详细询问了胎动等细节情况,确认正常后才让邱女士放心回家。“我是头一胎怀孕待产,对大多数孕产知识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心里总感到特别紧张和害怕,但每次从市中医医院检查回来后心里就有一份踏实感。因为每次提出的问题邱医生总能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并不断地鼓励我,让我紧张不安的心理逐渐安定了下来。”“新手上路”满是不安,家人般的贴心呵护让她感获信心7月9日下午,出现临盆征象的邱女士再次打电话给邱淑芬医生,被告知需马上住院待产,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住进了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病区。“住院后的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我老婆就开始一阵阵的肚子痛。因为是头一胎生宝宝,我的心也跟着一下下地揪着紧张起来,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是好。”回忆起当天妻子生产的情形,许先生不禁发出犹如“过坎”之后的轻松笑声。“虽然之前医生护士无数次教过自己如何调整呼吸、如何用力等分娩知识,但等到肚子真的痛起来,还真的是很紧张,甚至有点恐惧,有种特别无助的感觉。”邱女士回想起当时的紧张情景。当天的夜班护士叶红芬查房时就觉察到了邱女士的不安情绪,每隔几分钟,叶红芬就来到她的床边,一边拉着邱女士的手,一边抚摸着她的肚子,尽力安抚她的紧张情绪。“她肚子痛的时候我就教她如何调整呼吸,疼痛缓解一点的时候我就与她聊聊家常,适当转移一下注意力。”叶红芬回忆道。“在产房生产的过程中,我一直抓着邱医生和叶护士的手,这样我才能感觉到踏实和安全。她们不停地教我调整呼吸,怎么使劲,是她们耐心专业的呵护,才让我开心顺利地当上了妈妈,我真的特别感激!”电话里邱女士激动地说。清晨6点56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助产和不断鼓励下,邱女士顺产下了一位可爱的女宝宝,一切顺利。“当天值班的医生护士真的好,特别是那个护士,自己还挺着个大肚子,整整陪了我老婆一夜,不停地为她摸着肚子,不断地鼓励她,跟家人一样地贴心。”许先生也感激地说。7点20分,确认邱女士和小宝宝一切平稳后,邱淑芬与下一班同事做完交班,匆匆抹了一把脸,才踏上了单位组织外出疗休养的大巴车,车上的五十三位同事此时已经等了十几分钟。“产妇这么信任和需要我,宁可错过这次疗休养活动,我也要尽心尽力地确保她们母子平安。”邱淑芬事后微笑着说。“贵人”婉拒微信红包,三束鲜花传递医患真情事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邱女士特地找到叶红芬加了微信好友,偷偷地给叶红芬发了一个“多谢贵人相助”的300元微信红包。叶红芬说:“心意我收到了,红包我就不收了,这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您的满意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月子期间要注意休息......”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一幕。三捧鲜花,一束送给医生邱淑芬,一束送给护士叶红芬,还有一束送给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这是邱女士及家人送出的感激之情,更是当代医患和谐的浓浓情谊。
2017-07-21
医患沟通体验营,助医患关系更近一步
患者是小兔子,我们是创可贴,我们要帮助和保护患者”、“我们是做太阳,给患者带来温暖”,7月21日中午,市中医院行政楼会议室里十分热闹,医患沟通体验营的组员们正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她们的简笔画,在这些画中,医患关系是平等的、愉快的、充满爱心的......为提升医院职工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市中医院医患办组织开展了医患沟通体验营小组活动,活动以门诊服务台工作人员为主,通过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促进分享沟通新体验、新方法和新技巧,大家积极参与,气氛十分活跃。
2017-05-22
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5月18日上午,正在衢州市中医医院五楼名中医馆坐诊的中医内科专家符建新,收到了一名“粉丝”患者送给他的锦旗。看到来送锦旗的张师傅如今身体健朗、健步如飞,口齿清晰地和他交谈,符建新医生说不出有多高兴。面对和蔼可亲的符建新医生,63岁的张师傅有些激动,一个劲地握着符建新医生的手说着感谢。张师傅说,去年11月的那场车祸是他的梦魇,在其他医院ICU住了一个月,期间的治疗压力让他和家人身心俱疲,后期的康复治疗虽有起效,但仍然留下了走路不稳、口齿不清、听力下降等后遗症,生活起居需要靠老伴照顾,这让他沮丧不已。原本他以为这辈子都要以这种状态生活下去了,谁曾料到一次意外的“邂逅”让他的命运再一次出现了惊喜。一场车祸重伤给他带来生活困扰2016年11月3日,张师傅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造成严重多发伤,并陷入昏迷,被紧急转入市区一家医院救治。经检查发现,张师傅神志模糊,全身多发外伤,脑挫伤、左侧枕骨、C4椎体棘突骨折、骨盆骨折,当即被送入该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ICU住了一个月,张师傅终于度过了危险期并转出了ICU。经过后续治疗、情况稳定后,张师傅出院了,但头晕、走路不稳、听力下降等后遗症却一直困扰着他,为了改善张师傅的身体状况,一家人又积极鼓励他投入康复训练。两个多月康复训练下来,成效不是很明显,张师傅依然走路踉跄、头晕头眩,这让原本对康复充满希望的张师傅深受打击。看着每天在自己身边细心照顾他的老伴,张师傅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本乐观开朗的汉子竟渐渐失了生活的激情。峰回路转碰到了命运里的惊喜看着原本热情开朗的张师傅变得消沉,隔壁邻居都来支招、介绍名医。一次偶然的交流,张师傅从朋友口中了解到了衢州市中医医院的符建新医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张师傅和家人找到了符医生。“第一次来中医院的时候,我家老伴要靠我扶着才能走得稳路。在家的时候也是一天到晚头晕头眩,我都不敢离开他的身边。”张师傅的老伴徐阿姨说,“其实刚来中医院那会儿,自己心里没有什么底,也不敢奢望他能恢复到哪种程度。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吃了三个月不到的中药,他就从当时走路踉跄、口齿不清,变成如今走路虎虎生风、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人了。什么是奇迹,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这就是奇迹。”身体上的逐渐康复让张师傅欣喜不已,符建新医生热心、细心的诊疗和心理疏导也让张师傅感受到了生活的别样美好。就在5月初,热心的张师傅还和同村的村民一起救起了掉入挖沙坑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正是因为符医生您救了我,所以才让我有机会去救那个掉入挖沙坑的小伙子,这都是命运给我带来的惊喜啊!”在符建新医生的诊室,张师傅爽朗地笑着。他治病,更治心在患者眼里,符建新是一名好医生,更是他们的好朋友。符建新的徒弟叶露雯说,来找师傅看病的很多病患都是四处求医无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试试看的,这类患者往往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已经花费了很多的钱,有的患者连配中药的钱都拿不出。碰到这类病人,师傅都会慷慨解囊,借钱给患者配药,这些患者中有些是他的老病号,有些则是第一次见面的新患者。“作为医生,看到有困难的患者,我们要帮助他。借钱给他们,我从没想过他们会不会还我,但四十几年门诊下来,我借给患者的钱都还回来了。”听到徒弟叶露雯说起自己的门诊“借钱史”,符建新说出了自己的初衷。正因如此,符建新的“粉丝”很多,他也和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了朋友关系,为病情的沟通与诊治提供了有力保障。“来我这里看病的很多都是尿毒症、肿瘤、慢性病患者等,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和他们成为朋友,帮他们疏导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患者的治疗效果才会好。”符建新说。对于张师傅这样的患者,在门诊中不多见,但很多和张师傅情况类似的患者倒是常见,只不过很多患者不知道到哪里求医。符建新建议,对于一些车祸后遗症特别是脑外伤的患者,可以试试中医药疗法,中医药有很好的益气、活血、通络、化瘀作用,遵医嘱按疗程服用,会有效改善脑循环。
2017-02-23
志愿服务队养老院遇老人生病,全程服务助老人康复出院
“舒医生,真的是谢谢您了,感谢您对养老院老人的关爱。”2月22日下午,衢州市中医医院的全科主治医生舒群芳从衢江区紫薇山养老院院长毛建新手中接过一面锦旗,双方脸上写满微笑,这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究竟是什么让毛建新如此感动,事情还得从2月10日说起。那天上午,由舒群芳创建的柯城区海纳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室的志愿者带上慰问礼品前往衢江区紫薇山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因为当天要上班,舒群芳并没有一同前往,她将“任务”派给了工作室的其他工作人员。期间,工作室成员郭芝华从院长毛建新口中了解到,有一位83岁的老人身体状况很不好,已经4天没进食了,老人说喉咙里有痰。听到此事,郭芝华马上来到老人面前,发现老人面部憔悴,还伴有咳嗽。“舒医生,这里有位老人家喉咙里可能有痰,吃不下东西,怎么办啊?”见状,郭芝华拨通了舒群芳的电话。“你先别急,我马上联系120,将老人接到医院做检查。”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舒群芳意识到老人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半个多小时后,老人被送到了市中医医院,经诊断是肺部感染引发的症状,需要入院治疗。听说老人是衢江区的一名五保户,舒群芳马上想到费用问题。于是,她拨通了衢江区民政局的电话,咨询这种情况,老人是否可以在市级医院报销相关费用。听到对方表示可以的时候,舒群芳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按照政策,衢江区的五保户在区医院住院治疗,相关费用可以报销,市级医院可否报销,我也不清楚。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所以第一时间就到相关部门帮老人询问清楚了,这样他住院也住得放心。”住院费用报销问题算是解决了,老人的住院期间的护工费又该如何呢?这让老人家属和院长毛建新有些担心。“我外公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我们家条件也不是很好,经济压力有点大。”老人的外孙女在电话里请求舒群芳帮忙。“你们先别急,我再去问问,事情总能解决的。”放下电话,舒群芳又积极咨询相关管理部门,得知老人的护工费后期可以到相关部门得到解决后,她赶紧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老人的外孙女。6天后,老人顺利出院,所有费用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谁都会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也别夸我了。”面对赞扬,舒群芳显得很坦然。据了解,去年12月舒群芳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一家社会服务组织,目的是服务老人。“有的人说我傻,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钱去做服务,可我不这么觉得,因为帮助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舒群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