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ynamic
2017-09-29
[国家级非遗项目]衢州杨继洲针灸
“杨继洲针灸”发源于衢州,在衢州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其最主要的杨氏及家传针灸技艺始见于1601年出版的《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由明代三衢地区针灸学大家杨继洲(1522—1620)所著,他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拓展,著成《针灸大成》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继洲针灸文化倡导天、人相相互协调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最高思想,阐发对宇宙间生死、寿夭、永暂、阴阳等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观点。在操作方式上,杨派针灸重视基础理论、辩证选经、循经取穴、穴少而精;讲究手法操作,尤以下手八法、十二字次第手法为著。
2017-09-29
衢州雷氏医学
发端于新安医学的“衢州雷氏医学”是目前衢州的主要中医流派[1],迄今传承200多年。“衢州雷氏医学”,考其源流,为清·嘉道年间,雷丰之父雷逸仙师从新安名医程芝田(清·嘉道年间名医,生卒不详)为始肇端。雷逸仙(?-1862年)自幼聪颖,初习儒,后改习医,熟读中医经典,博览唐末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悬壶于衢州,对时病颇有心得,活人甚众,名噪一时,著有《医博》、《医约》等。雷丰(1833-1888)字松存,号少逸、侣菊。雷丰幼承父训,推崇《内经》之学。雷丰以《内经》为依托,参考各家学说,结合临床实践,在其父雷逸仙遗著《医博》、《医约》论述时病的基础上著成的一部时病论证经典《时病论》。雷丰第三子雷大震(清末,生卒年不详),亦承父业,与雷丰弟子江诚(清末,生卒年不详)、程曦(清末,生卒年不详)俱为当时名医,曾合纂《医家四要》,与《时病论》、程芝田所著《医法心传》合刊,称为《雷氏三书》。龚香圃(1891—1987)乃雷丰之外孙,别号“六一子”,深受雷氏影响,取诸家之长从医70余载,后又专攻小儿科,从事儿科治病50余年。1915年在衢州济生施药局行医,后自筹开设中药店“六一堂”坐堂行医,1923年衢州麻痘流行,其小女及众多小儿因感染疫毒而夭折,痛心疾首,从此立志专攻儿科。1935年创办儿科诊所,1956年起为衢县人民医院儿科医师,是浙江省近代最著名的名老中医之一,著有《六一草堂医学丛书》、《麻科证治》等书,惜是书世已鲜见。其徒林钦甫(1933-),为衢州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继承儿科事业从事临床工作至今已50余年,诊病60万余人次,现年已85高龄仍在门诊为患者服务。
2017-09-29
杨继洲针灸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明代三衢(今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他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拓展,著成《针灸大成》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继洲最擅长的是针灸。杨继洲针灸,以《针灸大成》为基,历经六代,以里籍同乡为纽带,薪火相传。他既有精深的针灸技术,又不偏废药物治疗,主张针、灸、药三者并用,各取所长。形成了杨继洲针灸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重视基础理论、辩证选经、循经取穴、取穴少而精、讲究手法操作。杨氏家传与独创的操作手法,丰富的临床经验,珍贵的针灸处方,都值得进一步保护、发掘、整理、继承。衢州市政府一直重视“杨继洲针灸”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1993年经衢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衢州市中医医院增挂“杨继洲医院”牌子,2008年医院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继洲针灸”保护单位,2009年“杨继洲针灸”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遗项目目录,2014年“杨继洲针灸”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