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pital dynamic
2017-07-25
三捧鲜花背后的医患情
2017年7月18日下午,天空骄阳似火,家住市区的邱女士顶着酷暑,抱着自己刚出生一周的宝宝,和丈夫许先生一道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病区,为医护人员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三束鲜花,感谢医生护士她住院生产期间给予的“家人般”的贴心呵护。邱女士说,是市中医医院的医生护士帮她顺利过了这道“坎”。邱女士给医护人员送的三捧鲜花多方比较慕名而来,准妈妈得到“定心丸”三十二岁的邱女士是一位新妈妈,在她怀孕四五个月的时候,就在为自己到哪家医院生小孩而四方打听。一次邱女士在与同事聊天的时候得知,这位同事的姐姐就在衢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生下了可爱的宝宝,据同事介绍医院的技术服务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还向她推荐了妇产科的邱淑芬医生。于是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邱女士怀着“考察”的心理,来到了市中医医院妇产科门诊找到了邱淑芬医生。“邱医生第一次给我做产前检查时就特别认真,问的非常仔细,还把手机号码给了我,让我有情况可以随时打她电话。”邱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言语中还溢着感激之情。经过这次实地“考察”,邱女士就选择了在市中医医院做产前检查,并准备在这里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在一次门诊常规检查时,邱女士的胎心监测评分不合格,随后的复查结果评分良好,当邱女士高兴地报告给邱淑芬医生时,她刚忙完一台剖宫产手术,当时就叮嘱邱女士先别急着回家,监测评分是合格了,但综合邱女士的具体情况,还需结合胎心监测的波形图仔细分析一下,这样才更放心。邱淑芬认真分析了她的检查报告,又详细询问了胎动等细节情况,确认正常后才让邱女士放心回家。“我是头一胎怀孕待产,对大多数孕产知识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心里总感到特别紧张和害怕,但每次从市中医医院检查回来后心里就有一份踏实感。因为每次提出的问题邱医生总能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并不断地鼓励我,让我紧张不安的心理逐渐安定了下来。”医生邱淑芬“新手上路”满是不安,家人般的贴心呵护让她感获信心7月9日下午,出现临盆征象的邱女士再次打电话给邱淑芬医生,被告知需马上住院待产,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住进了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病区。“住院后的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我老婆就开始一阵阵的肚子痛。因为是头一胎生宝宝,我的心也跟着一下下地揪着紧张起来,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是好。”回忆起当天妻子生产的情形,许先生不禁发出犹如“过坎”之后的轻松笑声。“虽然之前医生护士无数次教过自己如何调整呼吸、如何用力等分娩知识,但等到肚子真的痛起来,还真的是很紧张,甚至有点恐惧,有种特别无助的感觉。”邱女士回想起当时的紧张情景。当天的夜班护士叶红芬查房时就觉察到了邱女士的不安情绪,每隔几分钟,叶红芬就来到她的床边,一边拉着邱女士的手,一边抚摸着她的肚子,尽力安抚她的紧张情绪。“她肚子痛的时候我就教她如何调整呼吸,疼痛缓解一点的时候我就与她聊聊家常,适当转移一下注意力。”叶红芬回忆道。“在产房生产的过程中,我一直抓着邱医生和叶护士的手,这样我才能感觉到踏实和安全。她们不停地教我调整呼吸,怎么使劲,是她们耐心专业的呵护,才让我开心顺利地当上了妈妈,我真的特别感激!”电话里邱女士激动地说。清晨6点56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助产和不断鼓励下,邱女士顺产下了一位可爱的女宝宝,一切顺利。“当天值班的医生护士真的好,特别是那个护士,自己还挺着个大肚子,整整陪了我老婆一夜,不停地为她摸着肚子,不断地鼓励她,跟家人一样地贴心。”许先生也感激地说。7点20分,确认邱女士和小宝宝一切平稳后,邱淑芬与下一班同事做完交班,匆匆抹了一把脸,才踏上了单位组织外出疗休养的大巴车,车上的五十三位同事此时已经等了十几分钟。“产妇这么信任和需要我,宁可错过这次疗休养活动,我也要尽心尽力地确保她们母子平安。”邱淑芬事后微笑着说。护士叶红芬“贵人”婉拒微信红包,三束鲜花传递医患真情事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邱女士特地找到叶红芬加了微信好友,偷偷地给叶红芬发了一个“多谢贵人相助”的300元微信红包。叶红芬说:“心意我收到了,红包我就不收了,这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您的满意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月子期间要注意休息......”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一幕。三捧鲜花,一束送给医生邱淑芬,一束送给护士叶红芬,还有一束送给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这是邱女士及家人送出的感激之情,更是当代医患和谐的浓浓情谊。“贵人”婉拒微信红包
2017-05-28
方植谟:30年和香囊配方打交道的老中药师
方植谟,衢州市中医医院的主管中药师。30年来,每到端午前夕,因为一只香囊,他格外忙碌,因为香囊中的药材配方、用量,都须经他的手。方植谟从金华卫校毕业后,便进入市中医医院中药房工作。每年端午前后制作并向市民馈赠香囊,是市中医医院坚持了30年的一件事,从最初制作1000多只香囊到现在8000多只,这期间配方不断改良,而方植谟一直参与其中,如今他很有自信:“无论从功效、香味、安全、经济等角度考虑,这应该算得上大众接受度较高的香囊了。”1988年,市中医医院还在筹建中,方植谟便和香囊打起交道。“以前的香囊袋都是人工缝制的,制作比较繁琐,所以数量少。记得那个时候下了班,很多同事都自愿留在单位加班加点赶制香囊。”方植谟回忆道,香囊配方没有统一标准,最早的配方由当年的老院长林钦甫翻阅医书典籍,结合香囊功效、季节性防病治病等临床经验,和他们这些中药师商讨后定出来的,采用了艾叶、菖蒲、冰片、樟脑等十几味中草药,手工碾磨成粉后装入香囊袋中。“那是最早的配方。端午节又叫卫生节,以前农村里在这天都要搞卫生的,门口撒上石灰,挂艾枝,悬菖蒲,用以祛湿驱虫,所以香囊最主要的功效是芳香化湿、驱邪避秽。根据这些功效,我们搭配了药材。”方植谟说。可当时的香囊并没有完全被市民接受,问题主要出在芳香性上。“有不少人向我反馈,说樟脑的味道闻不惯。我记下来,第二年我们配方组商议决定去除这味药。”方植谟非常看重老百姓的使用体验,端午后,一般过两周,他就要到同事、朋友中收集意见。有市民反映说冰片刺鼻,香囊带在身上闻着不舒服。方植谟就开始琢磨:冰片的确有驱虫效果,但市民接受不了就得想办法改。他尝试用薄荷、山奈替代,让香味温和下来,同时加入藿香、佩兰等,加重祛湿功效。30年来,香囊的配方改良过四五次。今年,60岁的方植谟已到了退休的年纪,可能这是他最后一次为香囊制作配方了,“我希望端午佩戴香囊这个传统能一直延续下去。”方植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