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的雪中送炭让他重获新生,他说:“你就像我的‘亲姐姐’!”
11月25日上午,气温骤降18度的衢城,街巷角落都刮着刺骨的寒风。衢化路两侧的梧桐树下,落满了被大风吹下的黄叶。37岁的詹胜利和母亲顶着寒风走进衢州市中医医院,来找他口中说的“亲姐姐”,十几年前的痛苦与挣扎,瞬间又浮现在他的眼前。还好,那一切已经成为过往,留下的是埋藏在心底的温暖。
二十一岁的他遭遇病魔,转到医院时几乎已是个“废人”
詹胜利是常山县芳村镇人,在家里三兄弟中排行老二。
时间回溯到2003年,那年他才21岁,连日头痛乏力的他被家人送到当地县城医院就医,经几个月的住院治疗,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钱已花了不少,这让原本就没啥收入的农村家庭一下变得一贫如洗。
“那时候家里一分钱都没了,要好的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母亲汪女士说。家人准备放弃治疗,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
回到家后的詹胜利病情迅速恶化。两三天后,他的双眼已经完全看不见东西,一侧的肢体不能动弹。“那时候整天躺在床上的我就像个废人,什么想法都有,甚至想一了百了,省得拖累家人。”回想起那段人生中最深刻的痛苦记忆,詹胜利哽咽了。
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父母兄弟的不忍放弃,让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家人亲戚开始四处筹钱,后又辗转将奄奄一息的詹胜利送到了衢州城区医院求医,当时接诊的医生正是担任神经内科主任的楼敏芳。
“只记得当时病人的情况非常糟糕。”楼敏芳带领神经内科团队迅速为詹胜利开展检查治疗,确诊患者得的是结核性脑膜炎。“如果再晚几天送来,恐怕谁都无能为力了。”
重获新生,艰难坎坷的求医路上有人雪中送炭
诊断明确后的对症治疗显得特别有效。二个月后,詹胜利已经能自己下床活动了,本应再继续住院一段时间巩固疗效,由于实在无力负担医药费,只得选择出院回家。“当时楼主任还自掏腰包为我配了一个星期的药水,让我出院时带回家挂,怕我耽误治疗,并叮嘱我一定要定期随诊并按时服药。”此后每半个月,詹胜利都要坐车几十公里从老家赶到衢州城里来找楼敏芳复查开药。
经过近一年的治疗,病情大为好转并自觉已无大碍的詹胜利想着为家里省点钱,慢慢地开始自行停药了。然而,过了没几个月,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已经揭不开锅的家庭,正在杭州打工想着赚钱还债的詹胜利头痛得厉害,毛病复发了。
“我当时想只有楼主任能救我,就从杭州直接坐车来到医院找她。”这次的病情虽没有上次那么严重,但经历长时间病魔折腾的詹家可以说已经家徒四壁。“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陪侍在我身边的老父亲一夜就白了头。”詹胜利说。
科室主任楼敏芳知道詹家的情况后,发动全科室员工为他捐款,并鼓励詹胜利一定要积极治疗,“你还这么年轻,我们医生护士也会尽力帮你的。”第二天,神经内科同事捐赠的二千多元钱打入詹胜利的住院帐户。“真的是雪中送炭啊!医生护士的捐款帮我们家顶过了最困难的时候。”詹胜利母亲王女士回想起当时的情境,感激涕零。
詹胜利和母亲一起为楼敏芳及其团队送上锦旗
十六年了,“她就像我的亲姐姐!”
经过楼敏芳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詹胜利的身体逐渐恢复并顺利出院。这时他对楼敏芳已是倍加信任,更是心怀感激。
“那次出院后身体也多次出现问题,记得有一次连续几天恶心呕吐,当时我就打电话给楼主任求助,她马上联系救护车并安排科室医生将我接到医院救治。”詹胜利回忆着楼敏芳帮助自己的点点滴滴。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詹胜利的身体逐渐康复。2009年底,为了补贴家用,他选择了外出打工。
“之前看病欠下的债现在早已经还清了,生活也慢慢地好起来了,家人都说还好有了楼主任这个救命恩人,所以今天我和妈妈一起,专程来感谢楼主任。”已在杭州打工多年并有着不错收入的詹胜利笑着说,“现在,我自己或家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就相信找楼主任看看,楼主任在哪里上班,我就到哪里找她,她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文中患者为化名)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