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颈动脉严重狭窄堵成“一线天”,医生用小洞口打开“大通道”

发布时间:2021-09-07 作者:吴茜玲 来源:宣联处

8月27日下午,衢州市中医医院介入导管室内,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吴来德带领团队为一名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约97%)患者成功实施了支架植入手术。

640.webp (3).jpg

三年三次中风,原来颈动脉堵成“一线天”

吴大伯今年80岁,三年前,他还每天享受着江边散步、与好友闲谈的退休生活。2018年的一天,吴大伯在家午睡,他的妻子发现他比平常起得晚,便叫他起床,可怎么也叫不醒,用了很多刺激方法,吴大伯终于醒来。醒来后的吴大伯讲话口齿不清,左侧肢体乏力。家人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入院后,吴大伯被诊断为脑中风,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他的左下肢活动仍有障碍。

在随后两年,吴大伯又接连发生了两次中风。

今年8月份,吴大伯发生小便失禁,家人将他送到衢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神经内科团队为吴大伯进行了相关检查后发现双侧颈内动脉都有严重的狭窄,左侧有85%,右侧更是达到97%,切切实实地堵成了“一线天”。这意味着,吴大伯再次中风的风险非常高。

多学科默契配合,小洞口打开“大通道”

检查结果出来后,神经内科医生第一时间与吴大伯的家属取得联系,详细讲解颈动脉狭窄的危害以及它与中风之间的联系。多学科会诊后,医生决定为他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得到了吴大伯一家的支持。

随后,吴大伯转入神经外科病房。神经外科团队详细研究了吴大伯的各项检查结果、身体状况、配合程度等因素,反复商议,制定了全麻下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的手术方案。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翔介绍,吴大伯有7年的高血压病史,平常血压控制的不理想,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平常大脑已经习惯了低灌注状态。既要预防低血压引起的脑缺血,又要避免支架植入后血液再灌注损伤,术中对血压的精准控制是手术的难点。

27日下午,吴大伯被送入介入导管室。2个多小时后,在神经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和介入导管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下,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狭窄血管恢复通畅,右侧颈内动脉恢复正向血流。

关于颈动脉狭窄,听听医生怎么说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据文献报道,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塞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故而,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周翔提醒,狭窄小于50%的患者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平常生活中要有效的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还要减重、戒烟、少饮酒、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期复查。狭窄大于50%且有脑梗塞或者虽然没有发生脑梗塞但是狭窄大于70%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干预。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