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
疾病定义
发生于膀胱的肿瘤,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以及膀胱刺激征。多数为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超过90%的患者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诱发因素
吸烟及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是目前较为明确的两大诱因。膀胱癌可能与遗传有关。吸烟可使膀胱肿瘤的危险率增加3~4倍,其危险性与吸烟时间及频次成正比。职业因素则包括橡胶化学、染料制造、杀虫剂生产、药物制剂等。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应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慢性感染、砷含量高的水及染发等。
典型症状
①上皮源性肿瘤症状:90%的膀胱肿瘤为上皮源性肿瘤,且绝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膀胱刺激征和继发感染。
②非上皮源性肿瘤症状: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去甲肾上腺素过度分泌的症状,常引起排尿时高血压发作, 伴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
③膀胱平滑肌瘤:临床上分为膀胱内、壁内、膀胱外三种类型,膀胱内及壁内型表现为膀胱刺激征、血尿和排尿困难;膀胱外型主要表现下腹或盆腔包块而常无尿路症状。多属良性肿瘤。
④膀胱横纹肌肉瘤: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血尿和排尿困难。
⑤膀胱血管肉瘤及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肉瘤:膀胱血管肉瘤及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肉瘤变无特异性症状表现。
治疗
①手术是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恶性肿瘤,需采用化疗、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表浅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肌层浸润膀胱癌)。
②化学治疗:
对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采用术后灌注化疗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对于转移性膀胱癌可行全身化疗。此法对卡介苗治疗失败的膀胱癌患者仍有一定疗效。
③药物治疗由于膀胱肿瘤患者灌注化疗后并发尿道感染的比率较高,且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应根据病情行抗菌治疗。
预后
良性膀胱肿瘤经治疗后可痊愈,但恶性肿瘤治疗后易发生复发及转移。膀胱癌而言,有无浸润是膀胱癌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复发/转移
膀胱恶性肿瘤可经淋巴或血行转移,以局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多见于肝、肺、骨和皮肤等器官和组织,可引发相应症状。良性的膀胱肿瘤一般不会复发,恶性的膀胱肿瘤比较容易复发,患者应重视复诊。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