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肛门疾病防治指南系列-肛瘘
发布时间:2014-03-25
作者:徐朝晖
来源: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肛门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常年不愈。它从本质上讲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一种后遗症,是肛门腺体感染形成化脓性脓肿后,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所留下来的。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肛瘘有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临床表现:静止期时可见肛瘘外口流出脓水样分泌物,肛周皮肤潮湿,皮肤瘙痒但不痛,急性感染发作期出现肛门红、肿、热、痛以及全身畏寒、发热。
治疗:手术是根治肛瘘的唯一办法。
(一)急性感染发作期,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理疗,热水坐浴,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二)瘘管切开术,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
(三)挂线疗法,适用高位单纯性肛瘘,即内口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上方,手术切段可引起肛门失禁。
(四)肛瘘切除术,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与切开不同之处在于将瘘管及周围组织分开并切除,一般不缝合,术后坐浴、换药,直至愈合。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