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技术,让癌痛患者无需做“忍者”!

发布时间:2024-12-16 作者:吴玲晓 来源:宣传统战部

“疼痛发作时,从来没有一刻这么想放弃……”这或许是每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深深的绝望。很多癌症患者熬过了手术、放疗、化疗,却没有熬过癌痛,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

近日,一位晚期胰腺癌患者在衢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治疗下,通过在腰部植入一枚直径约2公分的泵,将镇痛药物缓缓注入蛛网膜下腔,从而遏制了全身撕裂般的剧痛,重拾生活信心。


“癌王”一年,痛不欲生


75岁的徐阿姨蜷缩在沙发上伴随着呻吟,后背密密麻麻地贴了七、八个镇痛贴。这是近一年间她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年前徐阿姨被查出得了癌王——“胰腺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从被医生“宣判”的那一刻开始,徐阿姨便积极和病魔做斗争,接受化疗、靶向治疗……希望自己能迎来转机。

积极治疗后徐阿姨的病情没有发生明显的恶化,但疼痛却在一天天加剧。

面对胰腺癌带来的腹部胀痛和胸前、肩背部的火烧、刀割感,她尝试了各种镇痛药物,但效果逐渐减弱,最终依赖于大剂量的吗啡。口服镇痛药虽能缓解疼痛,却也引发了便秘、恶心和呕吐等副作用。

目睹曾经乐观开朗的徐阿姨日渐沉默寡言,身形一点点消瘦下去,家人们心痛不已。在多方打听下,徐阿姨被送往了衢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


癌痛无需忍耐,神经外科有新招


“此前她已经口服过吗啡镇痛,但最多只能维持4个小时,评估疼痛等级达到了八分。”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翔说,徐阿姨状态非常消极,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解决疼痛问题,减轻药物副作用。经过与疼痛科、肿瘤科会诊讨论,最终为徐阿姨制定了一种镇痛治疗方法——鞘内药物输注技术。

该技术通过植入输注系统,将药物直接送入脑脊液与脊髓相应的镇痛靶点相结合,达到抑制疼痛信号传导目的。相当于在身上装个自动“喂药”的机器,这个机器可以把止痛药物直接“喂”到患者的中枢系统,并且这种方式所需的药物剂量仅仅是口服药剂量的1/300、静脉注射剂量的1/100,可以极大减轻全身性给药给人体所造成的副作用。


image.png


经徐阿姨及家人同意后,周翔再次邀请疼痛科、肿瘤内科等相关科室医生一起为徐阿姨制定了手术方案。

历经两小时,周翔带领团队成功为徐阿姨实施了院内首例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通过自我调控持续鞘内给药,术后徐阿姨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疼痛评分降至2分,睡眠也得到明显改善。得益于药量减量,此前因口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都消失了。

“癌痛会影响患者对癌症治疗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会为患者带来睡眠、情绪等问题。不需要去忍耐,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对于癌痛的管理,周翔希望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周后徐阿姨出院,她说“以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不需忍耐了,谢谢你们,我会努力活下去的!”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


一种通过微创手术将导管放置于蛛网膜下腔(脊椎管内的一个间隙),并将储药缸植于患者皮下的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体外电子泵将药液持续、缓慢、匀速地输入蛛网膜下腔,达到镇痛的目的。

适用于癌痛以及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长期大量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者;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带来的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者;经保守药物治疗无效者。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