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确诊胃癌,与饮食习惯有关!@职场人,再忙也请好好吃饭!
“不可能!”
“我自己怎么一点特别的感觉都没有?就偶尔一点胃痛而已!
11月临近尾声,命运给了廖女士一击重锤。
前一秒,她还以为自己偶然胃痛只是胃炎,“开点药吃吃就好了”。
后一秒,她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医生“宣判”:
你这是中晚期胃癌。
长期饮食不规律,32岁促销员查出胃癌
今年32岁的廖女士是一名超市促销员,工作努力的她想趁着年轻多拼一拼,加班干活,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常年的饮食不规律及工作的艰辛,导致近期她感觉胃部隐隐作痛,嗳气、口臭更是让她头痛。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近一个月,前几日,廖女士在工作时又被突如其来的胃部绞痛折磨得痛苦万分,并出现了解黑便的症状,她这才找到衢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许宝才主任中医师就诊。
经问诊,许宝才医生得知廖女士8年前曾做过一次胃镜检查,当时的结果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吃药好转了之后便没将此事放在心上。“这次胃不舒服已经1个月了,自己服药后未见好转,您已经8年没做胃镜检查了,这次还是做一下吧。”经过详细的查体和问诊,许宝才建议廖女士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我就一点胃痛,你给我开点药就好了,一定要做胃镜吗?”听小姐妹说做胃镜不太舒服,廖女士有点犹豫不决。
许宝才笑着安慰廖女士,胃镜检查是发现上消化道疾病的最直观手段,而且现在有无痛胃镜,睡一觉检查就做好了。廖女士这才同意配合,她先是做了C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方法),显示为阳性。而最让廖女士崩溃的是胃镜检查发现了大问题:廖女士胃体略僵硬,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大弯侧可见一处不协调的“糜烂灶”。
许宝才立刻对患者进行了精查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许宝才说:“不排除早癌可能,且患者的病变范围很难说,需要行病理检查确诊!”
一周后胃镜病理报告提示:胃印戒细胞癌。许宝才说:“患者胃里的表面病灶确实很小,但实际上其病变范围可能很大。就像海面上漂浮着的冰山一样,露出海面的只是很小的部分,海水下的体量要大得多。”
果然,随后的手术病理检查也验证了许宝才医生的推断:廖女士确诊为中晚期胃窦印戒细胞癌,属于胃癌病理类型中分化相对较差的一种。“
中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癌细胞会使胃挛缩,变得僵硬,形成‘皮革胃’,甚至突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邻近器官,患者极其痛苦。”许宝才说,廖女士已经到了胃癌中晚期,后续治愈希望较为渺茫。
年轻人查出胃癌,往往病情进展迅速
大多数胃癌如果早期发现,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进行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患者的存活率在90%以上。
“现在临床上罹患胃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最让我们医生痛心的是,很多年轻人患上的胃癌,恶化程度更高,病情变化较快,预后极差。”许宝才医生介绍,胃癌的原因比较多,但不排除以下几个原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因素、不良环境和不健康饮食因素等。
一般来说,胃癌前病变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它往往经历以下阶段: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再到胃癌。“从中医上来说,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痰毒瘀互结为癌变的关键环节,通过中药健脾和胃、活血祛痰解毒等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许宝才提醒,早期胃癌的预后较好,关键是要“早”,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许多人认为,没什么特别不舒服就不需要检查,其实不然,早期胃癌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胃镜检查是发现早癌的最佳方法。
特别是以下几类高危人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做胃镜筛查:
①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
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镜检查相关注意事项
检查前:要求禁食8小时,保证胃处于较空状态,避免干扰。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晨起时建议服用降压药,且饮用少量水,将降压药吞服后,使血压处于较平稳的状态,避免操作时产生刺激引起血压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
检查后:因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部分病人可能存在咽喉部不适感、疼痛感,可通过含漱少量淡盐水,有助于减轻不适感。并于48小时内避免进行高空作业、骑车、开车等操作,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