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别策划 听援疆医生讲述“针”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18 作者:张晓敏 来源:宣传统战部

在新疆乌什县中医医院(维吾尔医医院),有这样一位医师:他不远万里来到新疆,以过硬的技术妙手回春;他全身心融入祖国西陲,用手中的小小银针,在百姓心中筑起了白衣战士的伟岸形象……他是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医生樊兵剑。

2022年4月,樊兵剑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作为浙江省衢州市援疆干部,远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中医医院(维吾尔医医院),挂职该院副院长一职,至今已一年有余。开展援疆工作的樊兵剑常说:“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派的来自中医医疗机构的援疆医生,我希望能把我擅长的中医诊疗、针灸技术留给边疆最需要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听他讲述他的“针”故事。

援疆.png

刚到乌什县中医医院不久,樊兵剑医生就靠一根小银针收获了众多“粉丝”。

患者彭某,一年前因劳损过度患肩周炎,病情十分严重,平时活动受限,洗脸穿衣都成问题。彭某听闻乌什县中医医院有位援疆专家在治疗颈腰腿疼痛疾病上很有本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他。

樊兵剑耐心地询问了患者病情后,经过一周时间的针灸理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一年多的疼痛困扰就这样被樊兵剑医生两根方便且经济的小“针”解决了,患者及家人为了感谢樊兵剑及全体医护人员,特地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锦旗上写着“妙手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最让樊兵剑医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90岁的维吾尔族奶奶,腰腿疼痛了2个多月,生活起居困难。经过针灸治疗后,奶奶症状明显改善,老奶奶称赞他说:“不愧是党和政府培养出来的好医生,亚克西。”那由衷的笑容和称赞,至今仍萦绕在樊兵剑的脑海里。

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就这样一传一、十传百,樊兵剑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乌什县中医医院一张靓丽的名片,他用一根根银针,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治愈了许许多多疑难杂症,使患者重新享受生活。他常说,乌什县已成为他的第二个故乡,他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

祖国医学是一个传承的医学,这与浙江衢州援疆理念相辅相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远不如“造血”的意义长远,传帮带更是樊兵剑工作重点之一。他在援疆的日子里,坚持制定每月学习计划,加强年轻医师人才培养,带教查房,并采取讲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提高科室整体诊疗水平。

从踏入乌什这片土地开始,樊兵剑牢记“提内涵、补短板、育人才、强专科”的医疗帮扶思路,充分发挥援助单位和个人优势,搭建后方各大医院和乌什县中医医院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从医教研三方面加大对科室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传帮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满足新疆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入疆后,他对现有科室的布局和功能进行了规划,将骨伤、康复、康养中心、治未病、针灸推拿等科室作为重点专科建设,为未来科室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同时,他通过开展针灸和中医临床指导,学术讲座、授课、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提高当地医护人员在针灸和中医诊疗上的认识和水平。

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樊兵剑已在当地医院顺利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实施微针刀治疗、腹针治疗、小针刀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三伏贴、督脉灸治疗等,填补了当地针灸推拿多项技术空白。

“每名医生都应有各自的发展方向。”樊兵剑说,为了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他分别针对临床科室、针灸推拿、治未病等科室进行固定的业务学习。他利用早上的业务学习时间和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开展系统讲座,提高大家对疾病的诊治水平。经过不断努力,全院各科室的临床诊疗水平日益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行有疆、心无界,医有道、志无涯”,他始终和其他援疆医疗技术人才一样,以“最美医生”为榜样,不断修医德、行仁术,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