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抢救5位心梗患者!医生:出现这些症状,赶紧打120
过去一周,衢州市中医医院抢救了5位急性心梗发作患者,最年轻的42岁,年长的83岁。
“胸痛是急性心梗发作的典型症状,近期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一定要高度警惕急性心梗发作,尽快到医院就诊。”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胡芬芬提醒道,乍暖还寒时,气温忽高忽低,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发期。
八旬老人半夜突发心梗
午夜11点的城市已经彻底安静下来了,衢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留观室里的病患们也都进入梦乡,值班的医护人员也终于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
突然,院内急救电话叮铃铃地响了起来,又让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我家老头子感觉胸口很痛,已经有半个小时了,我家就在附近,请尽快派车过来。”电话里,82岁的刘老太着急地向医护人员陈述着自己老伴的病情,并留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
10分钟后,83岁的徐老伯被推进医院急诊室,他呼吸急促、胸口疼痛,蜷着身子在喊“不行了不行了……”
“据家属介绍,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并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因此平常服药不太规律。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老人家老说胸口有点闷,当晚睡到11点左右,胸痛加重,人表现得很烦躁……”院前急救医生一边将患者推进急诊室,一边和急诊医生交待着患者病情。
“果然是心梗。”急诊心电图显示的数据和线条,印证了急诊医生的判断没有错。心梗发作1-6小时死亡率是最高的,如果能在发病后1小时内,打通堵塞血管,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预后。所以,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胡芬芬主任赶到急诊会诊,明确徐老伯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对症治疗后,徐老伯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危机并没有得到解除。
血管畸形,抢救通路被阻
急性心梗最佳选择是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检查患者血管堵塞情况并进行疏通。当即,胡芬芬带领介入团队做好手术准备。
“介入手术我们一般通过患者手臂或者大腿的血管通路穿刺进入,后续用导丝进行相关操作,这样的微创手术创伤很小。”胡芬芬说,虽然知道老人基础疾病多,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且手术不一定能完全顺利,但实际手术过程中的困难程度远超她的想象,“患者两侧手臂的血管通路严重畸形,无法穿刺通过,右侧大腿的血管也呈S型扭曲状,导丝再次被阻。”
最终,在心血管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华军益的指导下,血管通路成功打通。造影显示,徐大伯心血管三支病变,巨大的右冠全闭塞。技术娴熟的胡芬芬主任将导丝顺利通过病变部位并植入支架,成功为徐大伯疏通了堵塞的右冠。
过去一周抢救了5位心梗患者
无独有偶,这两天戴师傅也出现了胸闷、胸痛症状。
戴师傅60多岁,有气管炎、糖尿病。自认为身体状况还不错的他,抽烟、喝酒一样没落下。
这两天出现胸闷等症状,他还以为是天气转凉气管炎发作了。周一,戴师傅从菜市场买菜回来感觉症状加重,被家人送到市中医医院就诊,造影检查显示其回旋支90%狭窄。经过介入手术,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以前大家的认知,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在冬天,与天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有关。春天气温升高,血管会扩张,血压有所下降,心梗发生率会降低。从最近临床收治心梗患者的情况来看,这忽冷忽热的天气,对心梗患者并不友好啊!过去一周,已经抢救了5位心梗患者。”胡芬芬提醒,大家要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前的预警信号,大部分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有早期预警信号。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住两个“120”:即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尽可能在120分钟内接受专业的治疗,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