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所有的帕友有依靠,我们在线上给大家建了一个家”
今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题为“齐心抗帕,点亮未来”。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1.7%。
早在2016年,衢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楼敏芳就注意到了这个群体,并牵头建立了“衢州市帕金森病友会”,目前已有一百多位帕金森患者或家属加入其中,并建立了微信群。在微信群里,患者相互鼓励,抱团取暖,神经内科的医生们答疑解惑,随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饮食和运动指导。
及时答疑、常常安慰
他们是医患,也是朋友
“楼主任,最近一段时间,我的药物疗效不好,开关现象严重,开时很短,关时很长,是否可以换药或者加药,想请您支支招。”
近日,从教师岗位退休的帕金森患者陈老师在微信中联系了楼敏芳,告知了自己的用药情况和效果,寻求帮助。对于陈老师的病情,楼敏芳了然于胸,遂根据其情况,给她调整了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听陈老师说某种药快吃完了,就提醒她及时来门诊配药。
“陈老师,调药后这几天感觉如何?”面诊后第四天,楼敏芳主动联系了陈老师,询问服药后的身体情况,并再次给出调整意见。
陈老师是楼敏芳的老患者,患病8年,两人沟通了8年,已然成了朋友。生活中的烦恼,陈老师也会向楼敏芳倾诉,“安慰患者的情绪是医生首先要做到的,特别是面对帕金森患者,他们的情绪稳定对治疗有益。”楼敏芳说。
在楼敏芳的微信通讯录里,有二十多位患者或患者家属,有的患者家住常山、开化,有的甚至在外市,楼敏芳常常通过微信与他们保持联系。“帕金森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可能会有运动迟缓的情况,外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有时我们一个专业的回答,就能让他们免于一次奔波。”鉴于此,楼敏芳与相熟的老患者都会先在线上沟通,需要时再进行面诊和检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交通不便,有的患者帕金森药物紧缺,楼敏芳就在线上为患者找药、寄药。
在“衢州市帕金森病友会”微信群中,有五六位来自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他们是群的管理者,也是随时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每当患者提出专业性的疑问,他们都会及时为患者解答,消除疑虑,增加信心。
及时答疑、常常安慰
他们是医患,也是朋友
3年前,在确诊为帕金森时,患者刘阿姨在楼敏芳的诊室里崩溃大哭,感叹自己疾病缠身,对未来十分悲观。
“帕金森患者有时会表现出非运动症状,例如睡眠障碍、抑郁、出现幻觉。”楼敏芳相告,刘阿姨患病后出现最早的症状就是情绪问题,常常控制不住地流泪。这时,就非常需要身边人的支持。楼敏芳为刘阿姨的家属做了宣教,并将刘阿姨拉进了“衢州市帕金森病友会”微信群中。
三年来,通过病友的分享和鼓励,加上医生的专业指导,刘阿姨的病情控制稳定,在群里的发言也逐渐积极起来,心情慢慢好转,到现在已经能为其他病友提供帮助了。
“起床后,我会先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情绪稳定了再起床。”
“烟一定要戒掉,烟会导致脑血管疾病。”
“我每天都会去公园打太极。”
在“衢州市帕金森病友会”微信群中,常常会有人分享用药、饮食、运动等。有些病友们从未谋面,但因为身患同一种疾病,他们感受相通,便更能彼此在心灵上达到治愈。这也是楼敏芳建立帕金森病友群的目的之一。
“疫情前,我们曾组织过线下活动,邀请了杭州的医疗专家来进行科普,病友们坐在一起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鼓励,很多患者的坏情绪在这样的会面中得到消解。”楼敏芳与帕金森患者相处多年,在控制疾病的同时,更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心灵支持,“之后我们会尽可能多地举办相关活动,帮助更多患者找到依靠。”
最后,楼敏芳呼吁更多的健康人能关注到帕金森患者这一群体,给他们更多关爱,更多耐心。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