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课②| 干痒红?如何对春敏“say no”
一年之肌在于春
春季防敏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明媚美好的样子。可对于有些人的“面子”而言,春天是个“多事时节”。
“一到春季,三天两头过敏,脸上没好过,都没法见人了。”前来就诊的患者经常会“埋怨”春天,有人自称“春敏人”,提问也是一个接一个:护肤品要换成去红血丝的吗?如何有效预防“春敏”?“春敏”中招后该怎么应对?对此,衢州市中医医院(衢州市皮肤医院)皮肤整形美容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朱健伟会耐心告知:“首先要知道,春敏≠过敏。”
刺痛、干痒、发红……
“春敏”的“锅”,别都让“春姑娘”背
“很多说自己是容易‘春敏’的人,其实是皮肤敏感。在遇到外界刺激后,脸上容易出现刺痒难耐、脱皮、痘痘等反应。”朱健伟解释说,在冬天向春天转换的过程中,季节交替,气温回升较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流,很多人的脸部肌肤甚至比冬天还要干燥,继而感到不适,但这不一定是真的过敏,而是因为肌肤未能及时适应换季带来的环境压力、剧烈缺水导致的。
“敏感”是指皮肤感受力较强,抵抗力较弱,通常在受到外界各种刺激后的反应显现。“过敏”则通常是一时的症状,可能是因某种因素造成皮肤产生红、肿、痒、热、痛等症状。简言之,敏感是皮肤的屏障保护功能下降所导致的,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所参与的一种变态的平衡反应。虽然两者表现出来的症状类似,但发生的机制完全不同。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过敏反应是潜在的,以前发生过、未来也可能发生,但目前可能还没发生;敏感则是屏障较弱的皮肤受到某种刺激后正在发生的症状。
“皮肤敏感是很常见的现象,就算去年不敏感,随着一年过来,身体、环境、温度的变化,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敏感性肌肤了。”朱健伟表示,季节只是一个诱因,皮肤敏感者在春季“状况百出”,不应全怪在“春姑娘”的头上。
值得注意的是,敏感性肌肤容易发生过敏现象,但过敏不一定是敏感肌。
“如果你的皮肤状态本身比较完好,也不是过敏体质,之前也没有过敏史,那皮肤突然出现状况,就要考虑这种情况可能是过敏了。”朱健伟说,确认出现过敏时,首先要排查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它。当过敏原消除后,脸上的不适症状应该很快就会消失,“当然了,如果皮肤长期处于过敏的状态当中,久而久之,也可能成为敏感性肌肤。”
清洁、保湿、防晒,
把你的肌肤当胃来“养”
“有些人天生角质层薄,但这样的先天性敏感肌肤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大部分的敏感性肌肤是后天造成的。”朱健伟说,当出现“春敏”症状时,可以“检讨”一下自己的护肤方法,看看是不是护肤不当导致皮肤受到刺激。比如用去角质的洗面奶洗脸时感觉到刺痛,这种情况往往就是皮肤状态比较脆弱引起的,“它不是过敏,只要停止这些刺激损伤性的护肤方法,适度清洁,简化护肤,并做好防护,皮肤的这些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每到换季时节,关于更换护肤品的讨论也会遍布各大网络社群。“觉得自己皮肤脆弱,想要补充营养,于是水、精华、乳液、面霜……层层往上叠,结果根本没用。”朱健伟把“养肤”比作“养胃”,“我们都知道,胃不好的时候,要吃些清淡的食物。相应的,想要‘养’好脆弱的皮肤,应该做好保湿,而不是‘十全大补’。”
此外,大家还要做好防晒。医学上常说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线过敏。春天紫外线变强,容易出现跟紫外线相关的皮肤病。医学上将光敏反应分为光毒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对于前一种患者来说,是因为受光的剂量太大引起的,而后者就是俗称的“光过敏反应”,是由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对机体不利的病理过程。
对于想要在春天里“撒野”一下的光过敏者来说,朱健伟建议应循序渐进地增加光照量,以逐步提高机体对光线照射的耐受能力,谨防突然长时间强烈日光暴晒。外出旅游时,做好物理防晒,最好戴上宽边防护帽,或用遮阳伞遮挡,并应穿浅色长袖衣衫,可适量涂擦防晒霜等防护剂保护皮肤。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