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打在哪里最不痛?这项技术,实现“无痛输液”

发布时间:2021-09-07 作者:汪桔仙 来源:门诊医技部

PICC(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对于很多人来讲比较陌生,但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注射高渗性溶液等治疗的患者来讲,却非常熟悉。PICC置管成功后可留置导管约一年左右,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输液”的通道,大大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很好地保护外周静脉血管,同时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92岁的李爷爷最近也感受到了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家属直说:“早知道,早点打PICC管了。”

李爷爷是衢州本地人,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身体也还算硬朗,能照顾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今年6月,他不慎摔倒导致脑出血、右股骨颈骨折......家人将他送到衢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入院治疗后,李爷爷的身体渐渐好转,但随着长期的静脉输液,新的难题出现了——静脉穿刺困难。

“长期输液治疗,李爷爷静脉情况变得很差,每次打针我都尽量自己去。”神经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葛伟艳介绍说:“每次他都特别紧张,我也不能保证每次都一针见血,考虑后,我向爷爷推荐了PICC置管。”

 

640.webp.jpg


在接到PICC置管通知后,PICC专科护士、副主任护师杜莉详细的评估了李爷爷的身体状况、静脉情况,在超声引导下为他实施了腔内心电定位PICC置管术。“一般我们PICC置管都会选择贵要静脉,它较其他静脉更粗一些,但是李爷爷由于长期输液,贵要静脉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我给他选择了肱静脉穿刺。”杜莉解释道。肱静脉与肱动脉伴行,而且比贵要静脉更细,这也就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在超声引导下,杜莉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李爷爷成功置管,搭起了治疗的“生命线”。 

    据了解,市中医医院开展PICC置管技术已有十余年,目前采用了腔内心电定位法,通过心电转换器将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并显示于显示器,通过判断心电图P波的变化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精准方便,减少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特别适合不方便立即拍片定位的患者。医院每周一、周五上午的PICC门诊,有资深护理专家坐诊,为患者解决PICC导管、PORT(静脉输液港)的护理难题,以精湛的技术、贴心的服务,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