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19-03-21 作者: 来源:衢州市中医医院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之一,冬春季高发。麻疹主要由呼吸、打喷嚏、咳嗽等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感染的病人通常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通常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麻疹容易并发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有腹泻和脑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可致死亡。未患过麻疹或未成功免疫的人均是麻疹的易感人群,患麻疹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麻疹危害严重,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二、临床特征

1、潜伏期,从暴露到出现前驱症状,一般为10~14天,也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从暴露到出疹平均为14天。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症状持续3~4天。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逐渐升高,最高常达39~40℃;②咳嗽、流涕、结膜炎;③柯氏斑,是麻疹所特有的一种口腔黏膜表面的皮疹,一般发生在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1~2天,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皮疹,是一种斑丘疹,通常持续5~6天,从面、头部开始逐渐融合;⑤其他,如厌食,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常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发际,然后累及面部、颈部及躯干,随后3天往下发展到达手足部,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若无并症,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二、预防措施

1. 最有效的预防麻疹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患儿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妥善清理其嘴巴和鼻子排除的分泌物,双手沾上患儿呼吸系统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学校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5.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