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让我们再叫几天妈妈吧!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愿意试……”吕大妈的家人找到衢州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时,全家人已经焦头烂额、心力憔悴,她的三个女儿紧攥着医生的手,声音哽咽。
一个多月前,79岁的吕大妈因髋关节骨折手术,术后并发重度感染、多脏器衰竭,老人仅靠营养液吊着一口气,连抬起眼皮回应女儿呼唤都耗尽力气。当地医院判断老人撑不过三天。
“他们说没法儿治了。”家属不愿放弃,于是将老人送到衢州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试试。
家属难舍亲情,医者迎难而上
衢州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负责人胡思南仍清晰地记得吕大妈刚入院时的状况:一般状态差,鼻饲管、导尿管在位,低热,呼吸无力,语声微弱,身体浮肿,营养状态很差。好在血压达标,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勉强维持正常。
“每天只能靠输入营养液和鼻饲维持身体营养,但没多大会儿就拉稀了,所以我们也不敢多喂。”吕大妈的家属焦急地和胡思南医生描述着她的情况,“医生,我们知道妈妈年龄大、病情重,不求彻底康复,只求让她的生命在普通病房尽可能地维持,让她舒服一点。”
“刚接手这个病患时,我们心里也没底,但是她的几个女儿满心期盼老人能好起来。”胡思南说,针对吕大妈的情况,老年医学科团队立即召集多学科会诊,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认真研判、全面评估后,为她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分步治疗方案,对于基础原发病的处理、各脏器功能的支持与恢复、并发症的预防都明确了措施。治疗团队决定迎难而上,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吕大妈争取一线生机。
中西医结合,创造奇迹
病情如此危重,奇迹是否会在吕大妈身上发生?
老年医学科团队分析,吕大妈骨折术后重度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持续低热,心肺功能下降。老人家感染严重,当地医院的抗生素已足疗程使用,感染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现在虽然仍有低热,属于中医范畴的“余邪未尽,正气未复”,主要矛盾已不是邪气,是正气亏虚、不能抗邪,还有肠内营养液不耐受,无法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恢复身体机能。
“不用抗生素,上中药!停用营养液,上自制营养流食!”——胡思南的治疗方案调整得到了家属的支持。老年医学科团队果断为吕大妈调整了治疗方案:
√中药破局
以“甘温除热”为治法,拟定中药方剂煎服,扶助正气,以清余邪。
√西医护航
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改善肠道菌群和促消化吸收的药物+自制营养流食鼻饲代营养液,腹泻得到有效改善。
√康复介入
从被动抬肢到坐站训练,分阶段激活身体机能。
经过老年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一周后吕大妈的情况逐渐好转。从入院时的精神绵软,语声微弱,持续低热,到可以主动和医护沟通,清晰表达诉求,“渴了知道问我们要水喝,饿了知道叫我们喂米汤喝。”
吕大妈的体温也恢复正常,医护人员开始安排老人训练吞咽功能和排尿反射,先后拔除了鼻饲管和导尿管等。看着吕大妈的状况一天天好转,家属满心欢喜。
为了提高吕大妈的心肺功能,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医护团队为吕大妈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康复运动方案:被动肢体活动、慢慢锻炼坐起、床椅转移、床边坐位及坐站训练,保证了后续康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几个女儿非常孝顺和细心,医从性也非常好,她们的信任和悉心照料也对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天门诊工作之余,胡思南都要到病房看看吕大妈,详细了解老人当天的饮食起居及恢复情况,指导家属配合做康复运动、营养支持、心理辅导等。吕大妈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家属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对于康复有了更多的期盼。
经过一个多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吕大妈康复出院了。
前不久,吕大妈的家属专程给老年医学科团队送来了“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以示感谢,“你们给的不仅是治疗,更是让我们有妈可叫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