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职工文化

 

一个“梨”,搞定“天下第一痛”!

发布时间:2025-08-11

两年前,60岁的钱叔患上“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右脸“无法触碰”,吃饭、喝水、说话、轻微碰到,都会像电击般剧痛。吃药、理疗……钱叔跑遍各家医院终未能治愈,痛得他苦不堪言、生不如死。

儿子钱先生心疼他,放下手头工作陪着老父亲四处求医问药。几经寻医后,父子俩于近日找到衢州市中医医院疼痛科团队,医生为他做了微创手术治疗——通过一个小球囊扩张后形成一个梨子的形状,压迫患侧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达到止痛的效果,这种微创的治疗方式被医生戏称为一个梨,治愈“天下第一痛”。

图片1.png


三叉神经痛2年,止痛药也没用

“开始只是右侧眼周到右鼻翼这部分痛感明显,后来逐渐发展成右半张脸都会痛,痛感在脸上乱蹿,撕心裂肺的疼!”60岁的钱叔捂着右脸蜷缩在疼痛科诊室,强忍着泪水回忆道。

之前医生开了一些止痛药,配合理疗,疼痛还能缓解。可最近3个月,钱叔发现疼痛加剧了,吃再多止痛药也止不住痛,发作频率也越来越高,平均每两三分钟就会痛一次,每次抽搐都会进一步加剧痛苦。

儿子钱先生看着都心疼:“这三个月,因为疼痛折磨,我爸都没怎么好好睡过觉,本就瘦骨嶙峋的他又瘦了五六斤了。”

“儿啊,我太难受了,我不想活了,就是舍不得你们啊!有没有医生能帮我止痛啊……”看着一辈子坚强没掉过泪的老父亲,半夜拍着墙低泣,钱先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这个月初,钱先生从朋友那里打听到衢州市中医医院有办法可以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立刻带父亲前往。


一个“梨”,半小时解除剧痛


完善基础问诊及检查后,疼痛科医生快速判断钱叔为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且疼痛位于右侧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支配区,属于多发分支痛。

三叉神经,顾名思义,就是这条神经有三个叉,第一叉叫眼神经,第二叉叫上颌神经,第三叉叫下颌神经。主要负责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感觉,并支配咀嚼肌的运动。发作的时候表现为面部灼烧、针刺、电击、刀割样疼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患侧面部抽搐、流泪、流涕等,容易被一些患者误认为牙痛。

如何能帮助患者快速止痛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疼痛科团队迅速进行了病例讨论,主任医师项余华提出,患者三叉神经多支受累,最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就是为患者开展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可以有效止痛的同时,对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微创、疼痛缓解快速、复发率相对低的优点。

“这项技术有较高的医疗风险,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准确定位穿刺点,扎偏了、扎深了都不行,穿刺过程中若位置不准确或反复穿刺,可能损伤三叉神经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引起相应颅神经症状,如导致失明等。”项余华说,疼痛科团队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预案。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疼痛科团队在手术室C型臂引导下,精准确认颅底靶点卵圆孔位置、最佳穿刺点以及最合理穿刺路径,将一根细细的球囊导管准确置入患侧Meckel’s囊,缓慢注入适量造影剂,呈现理想的梨形形状,形成一定的压力,在压迫半月神经节2分钟后顺利退出导管结束手术,仅耗时30分钟,手术成功。

“谢谢医生,现在终于能睡个好觉,感觉重生了!”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后钱叔高兴地发现面部再也不出现刀割样、撕裂样剧痛了。


治疗三叉神经痛我们还有以下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首次发作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首选药物治疗,但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比较常见,如乏力、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等。

手术治疗。现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开颅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微创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这些人群需警惕“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后,就需考虑手术治疗。”项余华介绍,三叉神经痛属于疼痛科诊疗范畴,衢州市中医医院疼痛科善于利用微创手术为患者解决各类疼痛性疾病,除了治疗三叉神经痛之外,还开展包括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水分离技术,结合臭氧解决软组织疼痛或慢性顽固性疼痛疾病等,CT引导下的各类微创技术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吸引了众多四省边际疼痛患者前来就诊。

项余华提醒,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警惕三叉神经痛!

1.出现固定在一侧面部的疼痛,以上颌和下颌多见。

2.疼痛以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多见;疼痛持续时间短,数秒或数分钟;不发作时正常无异样感觉;洗脸、刷牙、吃饭常会诱发疼痛。

这三类人群属于三叉神经痛高发群体,需警惕!

1.中老年人:年纪越大,血管越容易 “变硬变脆”,一不小心就压迫到三叉神经,50岁以上人群尤其要注意!

2.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这类人群血管问题多,更容易 “招惹” 三叉神经痛,妥妥的 “高危选手”。

3.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身体长期 “超负荷运转”,免疫力直线下降,三叉神经痛可能就趁机“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