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外科?是专门看手的吗?每到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教授陈德松来衢州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市中医医院”)坐诊的这一天,你就会发现,手外科不仅仅看手,它甚至管理全身。
每个月,陈德松来市中医医院手外科坐诊的这一天,他的诊室门口总是大排长龙。即使要排很久的队,患者还是很高兴,因为没有比在家门口预约到陈德松教授的号更幸运的了。因为患者太多,陈德松总是前一天就到,有时候晚上就得安排几台手术。第二天接着上门诊、做治疗、做手术,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只留10分钟时间吃饭。
这样的行程,陈德松一做就是25年。25年来,市中医医院的楼变高了,手外科的硬件变好了,医治过的患者长大了,只有陈德松的敬业精神亘古不变。日前,本报记者有幸采访了陈德松教授。
一大早,45岁的王先生来到手外科诊室内,一见到陈德松,王先生有些激动,迫不及待地报告起自己的近况。“陈教授,终于等到您来啦!3月份您给我扎的那两针真神,肩膀好了七成,今天您看看再帮我扎两针。”王先生说,从去年12月份起,自己的肩膀就开始剧烈疼痛,无法正常上举,甚至痛到无法入睡。其间,他尝试过各种治疗办法,但都不起效果,直到陈德松帮他诊治后打了两针封闭,肩膀才得以好转。
和王先生一样来求“神针”的患者不少,66岁的吴阿姨一个月前就预约了陈德松的号。她对记者说:“10年前我腰痛,就是在这里,陈教授帮我治好了。前不久,我在运动的时候左手受了伤,举不起来了,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想找陈教授看。”
“陈教授,今天我们就是来吃‘定心丸’的,您说手术我们就手术。”深受颈椎病困扰的柳女士已经手麻三年了,一直纠结要不要手术,此次在丈夫的陪同下前来问诊。陈德松仔细查体诊疗后,对她说:“能不开刀就不开刀。”
这句话,一早上陈德松说了好几遍。这也是他数十载行医的宗旨与坚持——用最简单、最安全、损伤最小的办法帮患者解决病痛。
“如果打石膏和打钢板均可,那我们首选打石膏,因为动一次手术,一个农民一年就白干了。”陈德松经常这样说。他的徒弟章建新对此也习以为常:“陈教授问诊的时候讲了好多次,说患者实在没钱,诊疗费就不收了。”
陈德松与市中医医院的缘分源自1998年,如今回忆起来,他还是印象深刻。“市中医医院老院长汪家健亲自找到上海华山医院,希望双方能建立协作关系,弥补衢州地区手外科发展的短板。当时我的院长就立马把我叫过去,问我能不能帮帮衢州。”作为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的得力干将,陈德松毫不犹豫答应了,开启了双方的协作之旅,也填补了衢州地区手外科专业诊疗的空白。
“第一次来衢州义诊,一共义诊了143名患者,有45名患者需要开刀,但最后来开刀的只有3个人。”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衢州坐诊时的感受,陈德松仍然有点难过,他说,没想到衢州百姓经济条件这么差,即使手术指征明显,却只能忍,他们根本没有到上海就医的条件,只有就近就医才能帮助这里的百姓减轻负担。
这也坚定了陈德松教授协助市中医医院完善手外科团队建设的决心,每个月定期到院坐诊、手术、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徒弟,如今风雨无阻走过了25年,他先后带教了医院两批手外科梯队成员。
如今,医院手外科经过多年的铺垫和发展,实力得到了业界和众多患者的认可。
2000年,衢州市手外科诊疗中心落户市中医医院,手外科诊疗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多家全国知名医院的帮扶带动及全体市中医医院人的不懈努力下,短短二十几年,医院已经发展成为衢州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西医综合诊疗能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市中医医院骨科医生傅格深和章建新同是医院手外科第二批梯队学员,两个人已经跟随陈德松教授学习了8年时间。“现在常规的手外科手术,比如断指再植、肌腱移位恢复手功能、皮瓣转移术等,他们都做得不错。”说起自己带教的医生,陈德松教授满满的自豪感,手外科是一门耗体力、耗精力的学科,手术也蕴含着太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很多医院、医生都“躲”着这门学科,不想在这门业务收入不显著的学科上耗费心力。
什么是临床医生?这是陈德松常常问学员们的问题。“临床医生是站在床边检查的医生。作为一名手外科医生,你的专长是什么?是用你的手去检查患者。患者正是因为相信我们的手,才会千里迢迢跑来找我们。”在检查手段越来越精细的今天,陈德松不断告诫他的学员,检查只是辅助,手外科的医生一定要“高抬贵手”,把这双手放在患者身上,去检查有无压痛,去感受肌肉的硬度。
“合作至今,市中医医院的手外科发展得不错,很有前途,这和历届领导的支持分不开。但手外科的范围很广,路也很长,各方面都要慢慢成长,不能操之过急。”即使坐诊再忙,陈德松心里的培训计划仍然有条不紊,他计划着下一步该给学员们加强一下肌电图和周围神经卡压的研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