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全面开展“冬病夏治”
发布时间:2012-07-13
作者:陈虹
来源:
随着头伏天即将来临,许多“老衢州”可能会和往常一样,到衢州市中医院尝试冬病夏治这一独特疗法。可是,提起冬病夏治,很多人对它还很陌生,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听说过,却从未亲自一试,有的人则根本是一无所知。
那么究竟什么是冬病夏治?治病原理是什么?哪些人适合治疗?最佳的治疗时间?效果如何呢?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或复发、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缓和期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并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减少发作或减轻发作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原理是什么?
衢州冬季寒冷,有些疾病本身就是因为阴盛阳衰所致,到了冬季不能适应四时之气,就易诱发,在冬季治疗往往是缓解其症状,如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时,往往采用抗炎,解痉的药物来缓解其症状,然而症状一旦缓和,又容易疏忽治疗,达不到治本目的,农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我市气候最热的伏天,这段时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机体气血充盈,功能活跃进,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哪些人适合?
衢州市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多年,治疗病种很广泛,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辩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胃寒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这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
类风湿关节炎、冻疮、慢性腹泻、痛经、足跟痛、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也可进行冬病夏治治疗。
冬病夏治有何副反应?
根据衢州市中医院多年的观察,冬病夏治对人体的副作用几乎没有,如果有副作用,也主要表现在皮肤贴敷时间过长而引起破损,因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引起感染。因此一定要掌握贴敷时间,尤其是糖尿病人,一旦发生感染,愈合较困难,因此贴敷部位如出现搔痒,刺痛、红晕就立即揭去膏药。
衢州市中医院自建院以来就积极开展冬病夏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师们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选用不同的方法,运用特定特制的中药膏剂、特定的穴位、特殊的疗法,来寻求治本的目的。
穴位贴敷:将预先配制好的中药研成粉末或搓成绿豆大小的小丸,放在大小适中的膏药或橡皮膏中央,针对不同疾病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敷贴。这一方法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刮痧排毒:涂上活血化瘀、润滑作用的油剂,在经络、穴位上刮痧,直至让所刮部位出现紫暗,这一方法有利于祛除体内病邪,提高抗病能力。穴位注射:采用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制剂作穴位注射,如黄芪、鱼腥草等补气活血的中药。
药物竹罐:根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中医理论,选用特制竹罐与药物共煮后拔附于人体经络、穴位,以起到舒筋通络的功能,适用于各类痛证、痹症。隔姜灸:将生姜切成碎末,置于特制的容器内,铺平,上置艾绒点燃,起到温经散寒祛邪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寒证、痛证、虚证。
针刺疗法:针对疾病在大伏天进行针灸治疗,也是民间所称的“伏针”
艾灸疗法:用点燃的艾条患者需要的穴位上加以熏烤,以上方法可以取一种,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取其二、三种方法加以综合治疗,内外结合。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 皮肤易过敏者或皮肤破损后、高热患者、急性炎症期、孕妇、支气管扩张咳血者、肺结核活动期、严重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忌用。
2. 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甜食、油腻、腥、酸、辣、咸类刺激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
3. 贴敷后在诊室外休息片刻,确定隔物灸热贴及灸膏未脱落、皮肤无起泡或过敏等现象再离开医院。
4. 贴敷时间: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以能耐受不起泡为度,不能耐受者请及时去除隔物灸热贴(灸膏可继续贴敷)。
5. 贴敷期间请勿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导致膏药脱落。
6. 贴敷当天请勿空调及风扇直吹,最好能待在通风而且凉快的房间。
7. 贴敷当天不宜凉水洗澡。
8. 如果出现皮肤奇痒、发红等症状时,请即去除灸贴,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红肿、水泡,一般数日即能自行消退,必要时可涂少量龙胆紫或少量肤轻松软膏(开放处理,无需包扎),如有感染请去医院处理。
冬病夏治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三次一个疗程,每次间隔7-10天左右,连续3年。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贴敷时间
初伏:2012年07月18日-07月27日
中伏:2012年07月28日-08月06日
末伏:2012年08月7日-08月16日
伏后加强(选贴):2012年08月17日-08月27日
现已全面接受预约就诊 电话:3086214 3083395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