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剂型的服用方法有讲究 !

发布时间:2016-08-15 作者:西药房 邵睿 来源:

        口服药是最常见的药物剂型。但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吞咽时有一定的困难,导致药片或胶囊易沾在喉咙处,这时可让患者服药之前漱漱口,或用水湿润一下嗓子,再将药片或胶囊放在舌的后部,喝水,咽下。在给儿童服药时,如果药片或胶囊太大也不易吞咽,家长则可将药片或胶囊研碎,用水送服。但是,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向药剂师咨询,因为有些片剂或胶囊不能研碎或将胶囊打开,而必须整个吞服。

下面介绍几种需特别注意的口服药物剂型的使用方法

1、口含片与舌下片
    口含片又称含片,比如西瓜霜润喉片、草珊瑚含片、西地碘含片(华素片)等,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有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等作用。口含片使用时应含在口腔或颊部,让其溶解,不要咀嚼。在药物溶解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吃东西或饮用任何液体。

     舌下片则是由舌下黏膜直接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如硝酸甘油舌下片。服用舌下片的正确方法是将药片放在舌头下面,闭上嘴,尽可能在舌下长时间保留一些唾液以帮助药片溶解。服用硝酸甘油片后至少5分钟内不要饮水。药物溶解过程中不要吸烟、进食或嚼口香糖。

2、肠溶剂和胶囊剂

    常见的肠溶剂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扶他林(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
    肠溶剂和胶囊剂的共同特点是外层有包衣,服用时应注意不能将其破坏,通常应整粒吞服。一旦肠溶剂和胶囊剂包衣被破坏,将失去包衣的遮味和保护作用。药物可能被胃液破坏,药物的不良味道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等。

3、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缓控释制剂与相应普通制剂相比,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至少减少至1~2次。
    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有:
    1)严格遵医嘱服药,用药剂量及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如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早晨服用1次即可,而有些人每天用2次或3次,血药浓度过高可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另外缓控释制剂的价格比普通片高,这种用法无疑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
    2)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掰开或嚼碎后失去了缓控释功能,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应予避免。有个别缓控释制剂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使其可分成半片服用,其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如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
    3)某些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长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如茶碱、丙戊酸钠。

4、分散片与泡腾片
    常见的分散片有阿奇霉素分散片、百优解(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
    分散片的特点有:
    1)吸收快。分散片在19~21℃水中一般3min内完全崩解,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度。
    2)服用方便。普通片剂、胶囊剂对于老人、小孩和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困难。分散片放入水中可分散成均匀的混悬液,服用方便。
    3)高效。吸收较快、充分,可提高某些药物的疗效。
分散片服用时,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泡腾片如阿司匹林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片、甲硝唑泡腾片等。它与普通片剂的不同之处,当泡腾片放入饮水中之后,即刻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有时崩解产生的气泡还会使药片在水中上下翻滚,加速其崩解和融化。片剂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水中,使喝入口时有喝汽水般的感觉。
    泡腾片的特点有
    泡腾片剂崩解快速、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由于溶解成水溶液,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经过调味后的泡腾片,口味更佳,良药不再苦口,使患者更乐于接受等。
泡腾片服用时应先将其溶于水后再口服,不可将其直接含服或吞服。

5、咀嚼片
    咀嚼片是如维D钙咀嚼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维生素C咀嚼片等。
    尤其适合老人、小孩、吞咽困难及胃肠功能差的患者,服用时口中咀嚼后或溶解后咽下。

    药物剂型种类繁多,正确使用不容忽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可能导致疗效下降,而且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