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的御医杨继洲 至今影响着衢州这家医院

发布时间:2017-12-04 作者:李啸 陈海林 来源:

记者 李啸 通讯员 陈海林

 “我很意外,市委书记竟然如此重视杨继洲针灸”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西医东渐之势愈演愈烈,衢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之路亦面临荆棘与坎坷。新中国成立初期,衢州曾涌现出了龚香圃、祝蔚文、叶伯敬、江钟灵四大名中医,然而时过境迁,中医一度式微,仅余昨日传奇在江湖飘荡。

1985年衢州恢复地市建制后,百业待兴,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转折的曙光出现在1988年。这年4月1日,时任衢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的林钦甫被任命为新成立的衢州市中医院(筹)门诊部主任,衢州人自己的市级中医医院终于呼之欲出。

“办院要求:中医特色、中西结合、讲究医德、热情态度……”现年85岁的林钦甫至今保留着建院初期留下的工作笔记,这些穿越岁月的字迹依旧工整隽秀。

林钦甫向《啸报》记者回忆,当时面对组织的任命谈话,他提出的唯一个人条件是“希望上午不要找我开会,让我有时间坐诊”。

作为一名中医,林钦甫无论何时始终不忘职业初心。尽管已经退休20多年,可他依然坚持每日出诊半天,面对慕名找到家里的患者,也照样热情接待问诊。

迄今为止,经他诊断的患者已达60多万人次。苍生大医的济世厚德,透露出了老一辈衢州中医医院人的质朴情怀。

“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尤其是面对一张白纸上铺就的新医院,当时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这所医院都非常关注,寄予厚望。”林钦甫说,1993年当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即将投入使用时,时任市委书记郭学焕特别提出要用好杨继洲这张衢州籍中医名人牌。很快,市政府便授予市中医医院为“杨继洲医院”。

 “我很意外,市委书记竟然如此重视杨继洲针灸。”林钦甫坦言,对于中医药界特别是针灸领域的业内人士而言,杨继洲无疑是如雷贯耳的泰斗先师,但外界却知之甚少。

400多年前,衢州籍名医杨继洲行医济世半个世纪,治愈疑难杂症无数。1601年,年近耄耋的他在家传《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文化遗产《针灸大成》。

有人做过统计,《针灸大成》自明万历年间刊行以来,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该书翻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实属罕见,被奉为中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成为后人学习、 应用的圭臬,影响着世界针灸医学进程。

 “由衢州市中医医院担纲杨继洲医院,这既值得自豪与骄傲,更意味着一份殷切重托与期许。”回望24年前市政府授予的“杨继洲医院”荣誉,衢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陈伟依然可以感受到穿越岁月而来的激情使命。

“曾几何时,杨继洲一度被衢州人所遗忘,重拾杨继洲文化,是时代赋予衢州市中医医院义不容辞的担当,也是历任医院领导班子持之以恒的目标。”西医出身的衢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周江文,自5年前上任伊始,就一直致力于带领团队追寻杨继洲文化之魂,力争使该院真正成为浙西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的领航者。

成为国家级非遗的“杨继洲针灸”,期待续写辉煌

供职于衢州某国企的日本专家小营靖浩患颈椎病多年,深受其苦。他到处求医,在日本用西医、针灸和牵引治疗后效果均不理想,听说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金瑛是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小营靖浩慕名前来治疗,经过1个疗程7次针灸后,症状全都消失。

这神奇的疗效,不免让人想起杨继洲三针而愈,一时名扬朝野的传奇往事。1601年,耄耋老人杨继洲远涉山西,为巡按御史赵文炳治“痿痹之疾”。赵氏之疾百医不治,而杨继洲以其精湛技术,仅用了三针便治愈,赵文炳为了表示对杨继洲的感谢和对针灸学术的信仰,资助杨继洲编印出版了《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的问世,使得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体系有了传承的载体,400多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针灸医者,许多人以崇敬之情尊杨继洲为师,自称为其私淑弟子,清末衢州龙游籍针灸名医雷鹤云便是其中一位。

擅长杨继洲针灸的雷鹤云,常常驰驱白马行医,为贫者施医送药,号称“白马先生”。而依据师承关系,金瑛则是雷鹤云的第四代弟子,师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王樟连。

1994年,金瑛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衢州市中医医院工作,2003年担任针灸科主任。走马上任后,金瑛在悬壶济世之余,收集整理了大量杨继洲针灸资料,推行杨继洲针灸教学与展示,重振复兴杨继洲针灸文化。

无数个夜晚,金瑛进行着漫漫文化苦旅,一遍遍研读《针灸大成》,从散落的医学文献、典籍、碑刻中搜寻杨继洲针灸的医方经典,逐渐厘清并深谙杨继洲针灸医道。

2005年6月,在纪念杨继洲诞辰483周年和《针灸大成》刊行404周年之际,衢州市中医医院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了“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与会的50位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要进一步发掘、整理、继承和保护杨继洲针灸。

这以后,身为杨继洲医院的衢州市中医医院开始加速传承与创新杨继洲针灸,一面做大做强针灸推拿科,建设杨继洲针灸馆,一面系统梳理杨继洲针灸文化,以传承保护单位的身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市委、市政府几任分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杨继洲针灸”先后被列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金瑛也被认定为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薪火相传方能永葆长青,通过拜师传承和“优青”计划等项目的培育,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业已形成金瑛、金建丰、何彩云、杨斌、薛平、吴友明、王爱君、蒋海云、谢蔚、陈志珍、柴晟、林玲、彭玉琳、周明琪、叶露雯、樊兵剑、江沿兵、汪雯、汪何争、廖彬珺、付桃芳等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每年服务患者5万余人,培训各类针灸专业人才200余名。

这支浙西一流的针灸推拿团队术业有专攻:金建丰擅长神形同治推拿手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何彩云擅长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颈腰腿痛;薛平擅长小针刀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杨斌擅长点线面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吴友明擅长推拿松解手法治疗颈椎病;蒋海云擅长小儿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柴晟擅长冯氏正骨治疗腰椎关节紊乱;周明琪擅长督脉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杨继洲针灸’晋级国遗项目,不仅是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实至名归的荣誉,更意味着这个蕴含千年智慧的传统中医疗法,在健康中国发展之路注入了扬帆起航再出发的新能量。”市卫计委主任陈根成认为,“杨继洲针灸”的非遗传承之路,充满大有可为的新希望。

 “让老百姓认清中医的门, 认准中医的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衢州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衢城宁绍巷中的神农殿,流淌着关于“歧黄之术,医者仁心”的悠悠遗韵。

曾经沧海难为水,神农殿已成昨日往事,谁来接过续写衢州中医药传奇的接力棒?抚今追昔,周江文感慨万千:“今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更加系统、完善地解决中医药发展中一直面临的各种问题,给我们发展中医药事业提振了勇气和信心,市中医医院将责无旁贷地接过新时期神农殿的使命,做好浙西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的领航者。”

 “让老百姓认清中医的门,认准中医的人,认知中医的声,认同中医的行。”站在中医药事业春天的新起点,市中医医院在擦亮杨继洲医院金字招牌的同时,也在不断发挥特色和优势,着力完善衢州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他们自我革新,开出了一系列对症处方:“营造中医文化氛围、传承名中医技术、建设名中医专科、创新发展中医学术……”

走进衢州市中医医院门诊5楼的名中医馆,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大医馆,典雅古朴的中式装饰中飘来阵阵中药清香,20多间诊室内,林钦甫、符建新、陈伟、邱根祥、金瑛、姜明华、毛志远、张志忠、谢伟、王颖斌、徐朝晖、余龙龙、刘根芳、王红卫、刘丽春、周素芳、邵文飞等诸位名中医全神贯注地“望、闻、问、切”,为满脸愁云的患者送去屡屡春风。

名中医馆背后的技术支撑,源于衢州市中医医院建立的各类柔性引进的名医工作室。从“方剑乔专家工作站”、“俞景茂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衢州工作站,到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林钦甫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从国家级名老中医“钟坚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瑛工作室”,衢州市中医医院内名医星光璀璨。老百姓纷纷赞叹,不出家门就能看到顶尖名医。

以建设名医工作室和名中医专科为纽带,衢州市中医医院上下形成了浓厚的中医学术和业务氛围,《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汇编》《林钦甫中医医疗病案集锦 》《钟坚医论医案选》等学术经验专著纷纷问世,名中医签约带徒,鼓励西医学中医、护士学中医适宜技术等工作风生水起。目前,该院又在挖掘整理以治时病见长的衢州雷氏医学文化,积极申报市级非遗项目。

身处在新医改的大势中,衢州市中医医院牵头成立医院医疗集团,对10多家基层医疗单位进行紧密合作帮扶,将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至基层惠及群众。通过浙大医联体以及与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第三医院的山海协作工程,实现中医优质资源相互协助、资源共享,同时拟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运行中医养生基地,一同守望“健康衢州”。

现在,无论是三伏天里的“冬病夏治”,还是立冬时节的膏方进补,衢州市中医医院的特色疗法总会受到市民的热捧。“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老百姓从“治病”到“治未病”的理念转变,揭示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可以预见,从历史中走来的衢州杨继洲医院也将历久弥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