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大爷感叹:“我就相信中医!” 深受患者信赖,她让乌什刮起“中医风”

发布时间:2017-08-16 作者:特约记者:腊莎 通讯员:陈海林 来源:衢州晚报

    万里援疆路,绵绵衢乌情。在陈柏竹医生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援疆梦:“新疆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之一,能在新疆做一名播撒中医种子的援疆卫士,是我最大的心愿!”

  陈柏竹今年35岁,她是衢州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医生,丈夫是军人,女儿不满三周岁。作为一名年轻的母亲,陈柏竹当然是舍不得离开女儿的,但心中的援疆梦也一样让她割舍不下。所以,当她听到浙江省选拔援疆技术人才的消息后,就立马报了名。

  今年2月,陈柏竹挥别家人,背负行囊,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长途飞行。经历漫长的飞行,她终于踏上了古时之西域,今日之新疆,在这片陌生而辽阔的土地上,陈柏竹开始了自己的援疆之行。

  初到乌什,打开中医大门

  来到乌什县人民医院后,陈柏竹被任命为中医科副主任,在开展工作之前,她先考察了一番。根据乌什县域的具体情况,陈柏竹决定把科室收治的重点病种放在颈腰椎病、中风后遗症康复和肺系疾病上。

  “这三类疾病均采用中医的综合疗法,包括从内服药物到针灸、拔罐、贴敷、薰洗等方法,临床效果都不错。”陈柏竹希望以此打开采用中医治疗的大门。

  3月初的第一次查房,陈柏竹遇到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维吾尔族老大爷,他腰腿疼痛十分严重,躺在病床上不能起身,正趴在床上做针灸治疗。这几天来,针刺、艾灸等中医常规治疗都试过了,但效果不佳。老大爷说,骨科已经来会诊过了,说手术风险大,不建议手术。他自己也不想手术,怕承担不起手术费用。

  “我就相信中医,专门到你们科室来的!”老大爷对陈柏竹说,“你是从浙江来的专家,一定还有其他办法,你再帮我想想吧!”眼见这位老大爷对中医的信任和执着,陈柏竹很是感动,她脑海里突然浮现起自己医院针灸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做督脉灸的样子。

  “可以把药物直接敷在患处治疗。”陈柏竹把中药定向透入的基本原理向老大爷解释了一下。经过一个疗程的中药定向透入治疗,这位维吾尔族老大爷的腰腿疼痛明显缓解,可以下地行走,他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中医科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在使用这一疗法。针灸、拔罐、推拿、穴位敷贴、中药定向透入技术等,在乌什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里,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得越来越多。而在此前,中医科还只能开展一些基础的康复项目。

  从中医师,变为全科医生

  来到乌什后,陈柏竹面临的临床病种有了大的转变。她原本的专业方向是肺系疾病的诊治,来到乌什后,陈柏竹在门诊变成了一个全科中医师。

  “这里没有中医院,只有一个中医科,什么疾病都要看。”面对呼吸、消化、妇科、心血管、皮肤等各科的疾病患者,陈柏竹真正体会到了“中医不分科”的说法。

  今年夏天,一位14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因哮喘发作入院治疗,在听闻浙江医生有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后,来到中医科继续治疗。陈柏竹诊断后,提出了运用“自体血穴位注射”这一传统医学治疗手段来缓解哮喘。一听到把自己的血抽出来再注射回身体,小姑娘的家人有些难以接受,因为这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办法。

  陈柏竹详细解释了这一治疗手段的医学原理和可行性,在翻译的帮助下,这个维吾尔族家庭决定试一试。没想到,一个疗程15次的治疗还没结束,小姑娘呼吸困难的症状就缓解了。令这个家庭感动的是,这个浙江来的医生不仅解除了病痛,在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后,还减免了治疗费用。

  援疆的陈柏竹十分忙碌,除门诊外,她在病房还要为部分患者进行推拿、扎针、拔罐,为带状疱疹患者调制外敷中药。今年夏天,陈柏竹还开展了乌什县人民医院首次“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和浙江一样的中医药服务。

  立足本职,言传身教

  陈柏竹深知,作为医疗援疆的重要使命,就是要为当地留下一支“永不离疆”的本土医疗力量,把自己的专业和单位的学术传播开来。因此,陈柏竹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教学查房、业务讲座,定期组织专项技能培训,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使当地的中医人才能够不出疆就了解到最新的学术进展,学习到新的临床技术。

  同时,陈柏竹积极参加“衢乌一家亲医疗志愿服务队”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偏远地区,为群众送医送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传帮带服务,受到乌什当地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今后,我们一定要坚持身在乌什、心在乌什,像胡杨树一样屹立在戈壁沙漠上,用自己的技术为乌什的中医发展添砖加瓦。”陈柏竹说,在这种日益增长的信任和就医需求中,她看到了中医药迅速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她也愿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奉献给她所钟爱的援疆医疗工作上,让青春在援疆大地上绽放出灿烂火花。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