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高龄医生挑灯手术背后的“下沉“”故事
发布时间:2017-04-14
作者:
来源:
陈德松教授和助手挑灯为4岁男孩手术
4月12日晚上,衢州市中医医院一名70岁高龄医生挑灯手术的照片,在朋友圈传开后,不少网友纷纷赞这位医生敬业。
当天晚上11点,网友“蜜思丹丹丹丹丹”发朋友圈:夜已深,小手拉大手,70多岁的陈教授拉着4岁宝宝的小手,一针一线缝补手指的创伤,一心一术盼望生命的健康,加班快乐。
据了解,这位医生叫陈德松,今年70岁,是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的专家,自1998年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与衢州市中医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以来,20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每月陈德松教授都坚持定期到市中医医院坐诊、手术。
【点赞】敬业医师给衢城患者带来大便利
4月13日上午,笔者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骨科专家门诊,由于患者十分多,陈德松教授忙得没时间接受笔者的采访。据该科医生傅格深介绍,陈德松教授是4月12日晚上8:30左右抵达衢州的,9:30进的手术室,将近凌晨12点下的手术台。在手术室这种精神承受高压、精力需高度集中的工作环境下,两个多小时的手术,需要极强的体力和精神集中力。但这个70岁高龄的陈教授,却像个20岁的年轻小伙似地精神奕奕,看着孩子的手指创伤在自己的手术后缝合成功,他温柔地执起孩子的手仔细地观察,就像捧起一件珍宝似的。
孩子的外公江师傅告诉笔者,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发现了孩子右手与其他人不一样,除大拇指外其他四指均短小畸形、有黏连的情况,孩子小时,考虑到麻醉风险没有马上手术,现在孩子4周岁了想着是时候做手术了。
“我们本来打算去上海华山医院做手术的,可后来打听知道陈德松教授会定期到市中医医院坐诊、手术,所以我们这次提前跟医院做了手术预约。”说到能在家门口完成这例手术,江师傅一个劲地说方便,“我让我上海的亲戚帮我去华山医院打听过了,我们这种情况去那边只能排队等着手术,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轮到呢。没想到现在轻轻松松在家门口就做好了手术。”
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为衢城患者解决就医困难。这是陈德松教授20年来坚持到市中医医院坐诊的动力,“这次门诊和手术的预约病人都比较多,所以我才事先和医院沟通,提前安排了晚上的手术。”陈德松坦言,很多外科医生做到70岁基本都做不动了,但自己身体硬朗,看着那么多病人找到自己,实在是狠不下心拒绝,也放不下那把手术刀。他每次到市中医医院坐诊都要看二三十个号,做好几台手术,有时候实在安排不过来了,只好晚上加班了,对于朋友圈的点赞他说其实都是日常工作“正常、正常啦”。
【传承】将技术留在衢州 让手外科工作更上一层楼
自1998年,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与市中医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以来,陈德松教授已先后带教了市中医医院两批手外科梯队成员。将技术留在衢州,让衢州手外科工作更上一层楼,是陈德松教授内心最大的希冀。
市中医医院骨科医生傅格深和章建新是医院手外科第二批梯队学员,两个人已经跟随陈德松教授学习了8年时间。“现在常规的手外科手术,比如断指再植、肌腱移位恢复手功能、皮瓣转移术等,他们都做得不错。”说起自己带教的医生,陈德松教授满满的自豪感,虽然手外科在业内是公认的吃力不讨好一门行当,很多医生都坚持不了,但是自己带教的这两批医生素质确实不错。
“1998年前由于专科力量薄弱,我们医院手外科业务开展的不多。自1998年陈德松教授来院以后,医院手外科手术明显增多,而这些手术患者如果去上海华山医院预约手术,往往要等很长时间。”医院手外科负责人谢伟说,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开展协作以来,既方便了患者就诊治疗,同时也提升了衢州手外科的诊治水平。2000年,衢州市手外科诊疗中心落户市中医医院。
接下来,上海华山医院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市中医医院手外科事业的发展,定期派驻专家坐诊指导。这种长期的专科力量下沉将会促进医院手外科团队越来越强大,下一步双方计划结合医院自身特色将中医药治疗融合到手外科诊疗中来。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