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民看手外科不用东奔西跑

发布时间:2016-06-21 作者: 来源:

    近年来,建立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让基层医院坐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近日,笔者在衢州市中医医院采访时发现,自1998年开始,衢州市中医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开展协作,带“活”了该院手外科的业务发展。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几任领导变更,但这项协作关系一直在延续,如今已踏入第18个年头。

 

                            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教授陈德松在市中医医院门诊为患者诊疗

“协作模式”方便患者就医
带来就医新体验
    每个月月中的周四,衢州市中医医院手外科的诊室门口总会挤满候诊的患者。在这一天,早有准备的手外科医生也会比平日要更早地到岗,因为这一天是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教授陈德松到院内坐诊的日子,按照既往惯例,这是非常忙碌的一天。
    在一群候诊人中,手上缠着绷带的小丽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陪着小丽在候诊的妈妈不时地踮起脚尖往诊室门口瞄几眼,“我是陪女儿来排队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左侧桡骨远端骨折,其他医院看过了说必须手术,孩子这么小手术我们有点难以接受。本想跑到杭州、上海去看的,又怕孩子落下功课,后来听朋友介绍说中医院定期有上海手外科专家来坐诊,我就到这边来试试看了,这次是复诊了。”
    经过陈德松教授和手外科医生们的综合考评,综合考虑家长的意愿,手外科团队为小丽制定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法。从诊室出来后,小丽的妈妈乐了:“我看,专家的水平很好,刚才拆了石膏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孩子握拳、打开动作都做得很好,医生又给孩子换了个小点的石膏,变换了固定位置,方便孩子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对于孩子良好的恢复情况,小丽妈妈喜不自禁,直夸这种医疗协作模式太好了。
    今年76岁的邹师傅预约了陈德松教授下午为他手术,女儿邹女士说:“我爸因为外伤后左手麻木、无力半年多了,手指无法弯曲,上个月我们一家人陪着他到上海华山医院看过,医生确诊是上臂桡神经损伤,需要手术,可在上海手术报销费用麻烦,也不方便照顾。”听陈德松教授说这个月要到中医院坐诊,邹女士一家就赶紧打电话到市中医医院预约手术了。
    当天手术很顺利,手术后的邹师傅躺在病床上,看着病床边围着他嘘寒问暖的亲人,很开心。“要是在上海做手术,我估计下了手术台不一定能马上看到你们,这在家门口手术就有这点好啊,看到你们我心安!”邹师傅感慨。

技术帮扶让医生长本事
开拓进取打开新局面
    1998年下半年,原衢州市中医医院院长汪家健亲自找到上海华山医院,希望双方能建立协作关系,弥补衢州地区手外科发展的短板。时任上海华山医院院长张元芳被中医院领导的诚意打动,当即叫来了当时医院手外科“得力干将”陈德松,在征得陈德松本人同意后,双方建立协作关系,自此开启了双方18年之久的协作之旅,这在当时填补了衢州地区手外科专业诊疗的空白。
    “我第一次来衢州义诊的时候,一天义诊了142名病人,其中二十多名患者需要开刀,但是后期真正来开刀的只有三个人。”如今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医院坐诊时的感受,陈德松仍然有点难过,他说没想到衢州的百姓经济条件这么差,即使手术指征明显,却只能忍。只有就近就医才能帮助这里的百姓减轻负担,这更坚定了陈德松教授协助市中医院完善手外科团队建设的决心,每个月定期到院坐诊、手术、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徒弟”,风雨无阻走过了18年,先后带教了医院两批手外科梯队成员。

 

                                   市中医医院手外科团队和陈德松教授(中)在手术中

    市中医医院骨科医生傅格深和章建新是医院手外科第二批梯队学员,两个人已经跟随陈德松教授学习了7年时间。“现在常规的手外科手术,比如断指再植、肌腱移位恢复手功能、皮瓣转移术等,他们都做得不错。”说起自己带教的医生,陈德松教授满满的自豪感,手外科是一门耗体力、耗精力的学科,手术也蕴含着太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很多医院、医生都“躲”着这门学科,不想在这门业务收入不显著的学科上耗费心力。
    “就像我们院长周江文所说,作为公立医院,我们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做一些别人所不愿意做的工作,真正方便老百姓就医。”医院手外科负责人谢伟的一席话,道出了医院手外科团队多年来默默坚持的源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医院手外科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实力得到了业界和众多患者的认可。2000年,衢州市手外科诊疗中心落户该院,医院手外科诊疗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笔者手记:
    陈德松教授18年风雨无阻地往来于衢州和上海的路途中,这一切只为让衢州罹患手外疾病的患者能够在家门口看好病,减轻患者负担,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
    医院领导和手外科团队多年不计得失的支持和坚持,造就了如今衢城及周边百姓方便就医的局面,这种坚持让我们敬佩。
    为医者,他们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铁肩担责,救死扶伤。这组协作关系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医者精神。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和勤奋的人的,多少付出总会有多少回报,别人眼中“躲”着的学科,却为医院发展带来了新局面。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