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风险管理 促进医疗安全

发布时间:2013-12-10 作者:周江文 来源:

 

医疗安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医院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医疗安全问题严峻地考验着医院管理者。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医院安全管理中,结果证明:大部分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如果提前防控,是可以避免的。为此衢州市中医院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在全院推广使用风险管理工具,有效降低了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及时识别、精确评估、分级处置,将风险降至最低。
医疗风险管理就是对可能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处置的过程,促使医院减少失败、降低不确定事项、实现安全的一种方式。
为了确保医疗风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衢州市中医院建立了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设立医患办公室具体开展日常工作,制定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医疗风险管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是风险识别,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学术交流、病人随访、问卷调查等过程中识别可能会引起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组织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对该医疗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处置,并将相关内容登记在《医疗风险/不良事件呈报表》,完成记录后即上报医患办。其次是风险评估,医患办接到报告后,首先评估风险后果,其次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最后评估风险程度:16-25分为高风险、6-15分为中风险、<5为低风险。最后为风险处置,高度风险,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召开医疗风险/不良事件讨论例会,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着重从管理系统上查找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中度风险:3天内上报;低度风险:一周内上报。中度风险、低度风险上报后每月召开一次医疗风险/不良事件讨论例会。相关整改措施通过医院医疗风险提示信息平台发送给全院每位职工。
为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医院制定了奖惩制度。对漏报、瞒报或不按规定时间报告的责任人按《医疗不良行为记分办法》记分;对发现医疗风险或他人未察觉的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者,予以奖励,对因此规避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的予以全院通报表扬和奖励。
 
主动报告上升、投诉下降、医疗风险管理显成效。
 
医院不良事件/医疗风险主动报告率明显提高。传统的医院安全管理模式是发生不良事件或医疗纠纷时才向职能部门报告,医院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且以追究个人责任为主;而衢州市中医院安全管理模式是发现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即报告,并且对于主动上报者,医院给予奖励。因此,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且从被动接受安全检查变为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主动规避医疗不良事件。
医院不良事件及医疗投诉率明显下降。医院安全管理模式着重从系统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惩罚个人。注重完善系统,流程再造。各科主任、护士长也将医疗安全作为科室管理的切入点,定期组织诊疗规范、操作指南的学习,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时、规范记录病历;坚持做好基础医疗和基础护理,杜绝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工作重心前移,即改变以往职能部门的结果管理模式为过程模式,每日在临床科室巡查指导,排查处置医疗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落到实处。
医务人员是人,不是神,因此,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通过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并着重从完善系统层面处置医疗风险,医疗不良事件可以明显减少。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