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记事

发布时间:2010-07-12 作者:阮维修 来源:衢州中医院

援疆记事(一)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划先行”的部署,77日中午,我们一行共16人,作为援疆的先遣队,从衢州出发赶往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开始调研,制订援疆规划,为下一步开展援疆工作奠定基础。出发前,对于新疆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可到新疆后才发现新疆其实比想象中的要好的多。因地区差异,有些印象十分深刻。

1、祖国万里无疆

到了新疆,才感觉祖国真大。77,从杭州坐飞机出发,到乌鲁木齐,共用了近6个小时,飞机行程四、五千里。78,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又坐了2个多小时的飞机,行程千余里。而从阿克苏到乌什县,还坐了近2个小时的汽车,行程100余里。经过近2天的颠簸,最终才到达目的地。同行的队友们无不感叹,我们的祖国真大,真是万里无疆。

2、不落的太阳

有首歌,叫“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以前一直以为这是歌词的夸张用法。到了新疆,才发现真有这回事。77,坐飞机到兰州中转的时候,已经晚上2200,可兰州的天还是大亮。而78,在乌什县,晚上22:00,太阳还是当空高挂,23:00点以后天才黑。这在家乡衢州,一般人早已进入梦乡。

3、新疆是个好地方

虽然有沙漠,有戈壁滩,但到了阿克苏,特别是到了乌什县,发现这里其实是个好地方。乌什县素有“塞外江南”之称,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经常可以看见沙漠与绿洲交叉的情况;矿产资源丰富;水果特别的多,特别的甜;气候宜人,因几乎没有工业污染,到处是原生态的环境。虽然生活条件比较差,当地居民人均收入很低,住房条件很差(往往是一家5-6人住50平方左右的房子),但一路可见当地居民赶着马车或毛驴,带着一家人出去赶集,其乐融融;或者三五成群,站着、闲着聊天,十分悠闲,不由让人感叹当地人的幸福指数真高,新疆真是好地方。

4、载歌载舞欢迎客人

78晚上,乌什县四套班子领导一起设宴欢迎我们援疆调研规划组。正边吃边交流时,突然音乐声响起,县文工团的同志们赶来了,为大家弹琴、跳舞,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县委书记、县长、政协主席等县四套班子领导也纷纷献歌献舞,让我们十分感动,不少队友也加入了唱歌跳舞的行列,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唱歌跳舞,让我们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很快与新疆的朋友融合到了一起。

 

援疆记事(二)

 

79上午开始,我们调研规划组立即投入工作,分三组深入乌什县各基层开展调研。作为教育卫生组的成员,我与另外3名队友主要是考察调研当地学校、医疗卫生单位。调研期间,日程安排的很满,但累,但很充实。大家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尽可能多地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制订出的援疆规划能够科学、符合当地实际。

    1、民生设施薄弱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乌什县的部分学校和医疗卫生单位已经开始改造和新建,改造和新建后的学校和卫生院都比较漂亮,但更多的学校和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如县妇保站的房子仅857平方米,房子因为地震而成为危房;乌什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区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因自己无房而临时租用社区的平房,根本无法开展基本医疗,而仅从事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基本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亚曼苏乡卫生院因地震后住院用房倒塌,挤在也因地震而造成危房的平房中开展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亚科瑞克乡卫生院门诊部也因地震、下雨后造成楼顶掀翻,因无钱改造而用木头支撑楼顶,医务人员提心吊胆地在房内开展诊疗活动。令人惋惜的是,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施装备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帮助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和各类实验室检测仪器,使卫生院设施基本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要求,但因为没有房子,或是因为医务人员不会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大部分堆积在仓库里,有的甚至就露天放在室外。而学校,也有不少房子因年久、地震等原因成为危房,孩子们就在危房中上课。

2、无巢难以引凤

走访中,各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反映最多的是当地人才缺乏,人才难以引进、难以长留。据当地人事劳动部门领导反映,当地公务员编制尚缺编很多(该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共缺编900余名),即使是公务员招考也会出现无人报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差(据当地有关公务员反映,其工资不到2000/月,而且经常还要搞捐款捐赠活动)。教育局领导也反映,当地每年都会面向全疆招收部分老师,但每次都不能满编,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待遇差(如在阿合雅乡中心小学,我们就看到4名老师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宿舍的情况,而有的老师结婚后依然住在集体宿舍里;在阿恰塔格乡幼儿园,一名协议老师称其月工资仅500元,转正后也才1200元,还要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卫生系统也存在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断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年龄较大、临时人员较多、老龄化与年轻化比例失衡的情况(如县人民医院,从1993年至2003年基本上未引进新人,技术人员断档现象十分严重;在基层医疗单位,几乎没有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发展当地地方经济,这也是援疆工作需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

3、逐渐克服时差

到了新疆,整个时间观念都打乱了。这里,晚上22:00太阳还没下山,23:00点以后才会天黑。而当地上班时间也和内地完全不同,上午是9:30开始上班至13:30下班,下午16:30开始上班至20:30下班。刚开始很不适应这样的时间,因为中午吃饭时间一般在13:301400之间,晚上吃饭时间一般在20:3022:00。这种时间,对于有午休和晚上早睡习惯的我们来说,完全打乱了平时的生物钟,不少队友都反映,在吃中饭、吃晚饭的时候,往往已经开始犯困。这种情况,在第三天以后才慢慢适应、逐渐好转。

4、深夜召开会议

79是在新疆开展工作的第一天。为了解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当晚调研规划组领导召集大家开了个碰头会。因当日吃完晚饭已经23:00,碰头会于晚上23:30开始召开,一直开到7100:30才结束。队友们都称这是这辈子开得最晚的一次会议(我于2003年非典期间曾开过这样的会)。

5、下了场黄金雨

710下午1800左右,天空突然下起雨来。这在新疆是十分难得的,因为新疆一年到头难得下雨(有队友称新疆一年的下雨量都抵不上我们江南一场小雨的量,不知是否科学)。陪同我们一起调研的新疆领导也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党中央号召援疆的一个好兆头,是我们这些援疆队伍的到来,给新疆带来了黄金雨。这让我们也非常高兴,相信援疆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援疆记事(三)

 

虽然到新疆的时间还不长,但在近两三天的调研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令人十分感动。这感动,既有感于赴疆援建干部积极工作的奉献激情,也有感于新疆干部对发展经济改变现状的热切期望,以及新疆群众对援疆工作的拥护和热情。

1、带病坚持工作

到新疆后的第三天开始,因水土不服,我们调研规划组中陆续有6位同志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情况。但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每位同志都坚持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与当地陪同干部一起,深入农业基地、果园、畜牧养殖场、造林基地、工厂、矿区、乡村、学校、医院等开展调研,没有一位同志因病而请假休息,让人十分感动。这期间,我庆幸自己是名医生,在出发前带了一些肠胃药物,能及时将药品发给队友们服用,有效解决了队友们的病痛,得到了队友们的表扬,被队友们称之为随队“保健医生”。同时,也非常感谢乌什县卫生局的领导,在我所带药物用完的时候,也及时为我们送来了一些药物。

2、指挥长当众洒泪

711上午,我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傅经纬与我们教育卫生组一起调研。在听到乌什县教育局局长反映,当地因教师严重缺编,大部分教师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如有的教师白天要上6节课,晚上还要兼学校保卫工作),加上生活条件艰苦,学校没有教师周转用房,教师每天往往早出晚归,中午也没地方休息,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有不少教师刚退休就病逝了,甚至有的才五十多岁、还不到退休年龄就病逝了。听到这种情况,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傅经纬副指挥长更是泪流满面,当众表态,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将改善教师生活周转用房列入援建内容,有效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援疆干部受欢迎

在到新疆前,因为受去年“七五”事件的影响,我们对新疆的治安有点担心,特别是对乌什县这个汉族仅占3%、少数民族占97%的地区,在内心有点担忧。但乌什县维吾尔族的居民,让我们消除了顾虑。在县城,碰到一些当地居民,当听说我们是来援疆的,他们都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问好,有的甚至还主动要求与我们合影留念。在调研过程中,有的当地居民还将刚从地里采摘的、带有新鲜泥巴的哈密瓜送给我们品尝。这些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同胞都还是支持、拥护民族大团结的,破坏民族团结的只是少部分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我们更加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将会越来越好,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好。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