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需要哪些基本功

发布时间:2007-10-11 作者:徐忠良 来源:医务科

人文素质不可少

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医生实践能力较强,却不善于思考总结,到头来只是个优秀的“手术匠”,却未形成自己的经验理论。还有些技术不错的医生,却不善沟通,纠纷频发,自身空烦恼却悟不出原因所在。这些医生虽然在某一局部可称为专才,但是并非成功的医学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不重视人文方面的修养,有些甚至屡次受挫而终身未悟。

人文素质是医生的基本素质,也是其技术不断提高,乃至最终成材的要素。人文素质概括了专业之外的所有知识、兴趣、爱好、思维方法、哲学水平、行为习惯,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社会活动能力。人文不仅表现在医患之间的交流上,更重要的是临床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面。古代名医强调“学医先学文”,医、文、哲、史为一体,同时,诗、书、画、数理、音韵、气象均应涉猎。人文知识丰富可以使人思维敏捷,看问题全面细致,分析深刻入微。所以大多医学大家表现出极高的人文修养。

法制意识须增强

     某晚期癌症患者因治愈无望,家属要求终止治疗,回家临终关怀。五天后家属来到医院找到经治医生,诉患者已过世,要求出示死亡证明以便火化。医生当即满足了家属要求。家属拿到死亡证明后,不久即组织同乡几十个人抬着未死亡的患者来医院讨说法。此纠纷情节虽然简单,但却说明经治医生只有朴素的感情,却缺乏法制意识及防范纠纷的警惕性。类似官司屡有发生。虽然医生善心可嘉,却输了官司,这些都是缺乏法制意识所致。

    时下很多医生都在为医患纠纷频发苦恼,虽然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生法制意识相对落后于社会和患者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医生工作忙,大量的精力用于临床、科研、学外语、写论文上,而主动学习法律的时间较少,往往是凭着传统的人道主义和主观愿望来对待已变化了的医患关系。这不能不承认是我们自身的缺陷。

    在医患纠纷中,真正的医疗事故不足5%,经济及其他利益冲突占35%~40%,医患双方沟通不良者占45%,所以可以认为,学多纠纷是可以预防的。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或未掌握预防的方法技巧,而常常成为被告。记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以来于技术已难以适应日前的临床工作。

 

望触叩听应精湛

一中年男患者,有10年胃病史,近来加重,在两个月中连续门诊16次,先后接受乙状结肠镜检、胃肠造影、纤维胃镜等多种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部浅表性胃炎。直到患者第17次就诊,告诉医生上腹部及颈部摸到包块,这时医生才做颈腹部触诊,最后病理证实为胃癌广泛转移。任何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都只是医生感觉器官的延伸,它不能也无法取代医生临床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对症状体征的观察和思考,这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应遵循的必然规律。

    医学发展使各种现代化、数字化的检查设备不断进入临床,医生对技术设备的依赖性迅速增大,而传统、有效的诊断手段则面临着被淡化和废止的状况。由此不但招来了患者对医生服务态度、责任心的质疑,费用的增加,同时也出现了新误诊因素。

   笔者在研究误诊现象时有文献统计,有经验的医生、合理的问诊配以系统的体检,50%的疾病可获诊断。而误诊的患者中70%归因于缺乏系统的询问和体检,误诊者中14%是由于过分地依赖设备和仪器。由此可见,无论检查设备饿多么先进,常规的叩触视听、望闻问切都是不能废气的。

临床思维待提高

   在误诊病例中,73%与思维方法不当有关。许多医学家根据自己的实践,已有较多的经验和总结,这些大多是临床思维的精华。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够从中获益。

    一个医生驾驭临床的能力如何,能否成材,主要取决于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方法是医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思维是医生对疾病理性认识的过程。当面对患者时,医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理论,通过病史询问,临床体检,对症状体征的观察,配合辅助检查结果,然后对其疾病的本质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这就是临床思维过程。诊断过程称为诊断思维;治疗方案的选择、决策称为治疗思维。正确的思维可促使正确诊断的确立,而不当的思维易导致诊断治疗的偏离,出现不良的后果。

    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悟、总结而获得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一是需要医生有关注的意识,投入一定的注意力。二是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其理性认识的规律性。三是要在临床上不断地感悟和总结。思维也是一门科学,涉及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认识的产生、过程及其规律,以及辩证法等。虽然医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专门学习,但是学会应用其核心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不断应用其方法是必要的。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