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对网上造谣传谣说“不”!

发布时间:2024-02-04 作者: 来源:

图片1.jpg

互联网的普及

社交媒体的兴起

网络谣言

虚假信息

在社会中传播

给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24 

航埠派出所联合网警大队

打击网络谣言·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

走进航埠小学

为广大师生送去寒假前的

最后一课

图片2.jpg

民警以防范网络谣言教育为切入点

图片3.jpg

通过现场解答案例普法等形式

图片4.jpg

对网络谣言的惯用手法如何识别网络谣言 造谣的法律代价进行宣传讲解引导同学们从自我做起

不造谣 不信谣 不传谣做网络空间的维护者践行者。

图片5.jpg


此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00余份接受咨询20余次  本次宣讲会促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进一步提高自我辨识能力为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奠定了坚实基础。图片6.jpg


网络谣言的定义及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谣言属于虚构事实,恶意传播,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制造、传播谣言的行为可能面临拘留、罚款等处罚。若谣言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  信息来源不明:在判断一条信息真实性时,首先要看其来源。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相对可靠,而来源不明或可疑的信息,要提高警惕。

 

2.  情绪煽动:谣言往往利用人们的情感,如恐慌、愤怒等,诱导传播。遇到过于情绪化的信息,要理性分析。

 

3.  缺乏实证:谣言往往缺少确凿证据,遇到没有实证的信息,要谨慎对待。

 

4.  逻辑不通:谣言往往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遇到不合常理的信息,要仔细思考。

 

5.  官方权威:在我国,官方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权威性。遇到疑问,可查阅官方发布的信息。

 

如何避免传播谣言

     

1.  增强法治意识:了解法律法规,明白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自觉抵制谣言。

 

2.  谨慎转发:在转发信息前,务必核实信息真实性,不盲目跟风转发。

 

3.  拒绝煽动:遇到情绪煽动的信息,要保持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

 

4.  传播正能量:积极参与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为构建和谐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网络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众利益。广大网民应提高法治意识,学会辨别谣言,自觉抵制并避免传播谣言,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清朗。

 

网络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损害公众利益

广大网民应提高法治意识

学会辨别谣言

自觉抵制并避免传播谣言

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清朗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