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8毫米的钢筋穿喉而过
市中医医院创伤中心多学科协作,20分钟化险为夷
7月27日,在工地上班的李先生从高处坠落,直径8毫米的钢筋穿喉而过,工友们听到呼救后,紧急联系消防部门,并拨打120,将李先生送往衢州市中医医院(本报7月29日3版曾报道)。
幸运的是,在衢州市中医医院的多学科合作与消防队员的帮助下,钢筋顺利取出,最终化险为夷。
钢筋穿喉,万幸没有伤及要害
7月27日下午,正在干活的李先生感到有些难受,他坐下来稍作休息,喝了口水,但胃部的不适让他马上吐了出来。他猜测自己大概中暑了,决定先回家休息。上楼取工具包的时候,李先生感到腿软无力,眼前一黑,整个人就摔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李先生从昏迷中醒来,隐约感觉有钢筋插在脖子里,用手一摸果然是一根钢筋。“救救我!”李先生觉得喉咙就像被按住了一样,他努力发出声响,向周边的工友求救。工友们闻声赶来,立即联系消防部门和120救护车。
17时左右,消防队员赶到,将钢筋尽可能锯短,以减少损伤。随后,大家将李先生抬至救护车上。
同时,衢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院前、院内联动,迅速启动创伤小组,脑外科、甲乳外科、麻醉科、ICU、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专家迅速在急诊科集结,等候患者。
测量血压、心电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患者一到医院,医护人员立即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急救工作,市中医医院急危重症专家、党委委员柳月珍远程指导抢救,院长助理诸葛建成也到现场参与急救。
经评估,患者神志清醒,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消防队员也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再次锯短钢筋,并将两头切割磨平。
增强CT显示,钢筋贯通颈部,创伤大,幸运的是未伤及血管、气管以及食管。“颈部贯通伤十分危险,患者真的非常幸运,钢筋避开了颈部的要害,如果再偏几毫米,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急诊科副主任刘吉庆说,尽管钢筋插入位置避开了要害部位,但是颈部血管丰富,如何顺利取出钢筋仍是一道难题。
多学科联动,20分钟取出钢筋
如何取出异物并保护附近的大动脉?如何减少损伤?创伤小组迅速在病床旁展开讨论,并邀请了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兰金山进行了会诊指导。
首先要解决人工气道如何建立。通过CT三维重建发现,钢筋在咽后壁处,位置较高,无法进行气管插管。经讨论,决定首先行气管切开。在抢救室内,刘吉庆和ICU副主任王春林联合为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切开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给予药物镇痛镇静,减少患者焦虑与疼痛,为进一步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耳鼻喉科、甲乳外科团队共同为患者开展手术。麻醉后检查两侧损伤情况、取出钢筋……医生们小心翼翼地避开颈部大血管,将钢筋慢慢拿出。2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转入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8月8日,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目前状况良好。“到医院以后,我就没那么恐惧了,心里踏实了很多,非常感谢各位医生和消防队员的帮助。”李先生说。
刘吉庆特别提醒,当异物插入体内时,一般无法从外观来判断它是否伤及大动脉等危险血管和神经。遇到类似情况,市民应拨打120,将患者及时送到医院,由专业人士进行救治。此外,在转运过程中切勿触碰异物,尤其要防止异物在体内移动;车速一定要平稳,以免造成周围器官组织、血管、神经的二次损伤。
据悉,衢州市中医医院创伤中心成立于2020年7月,是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2022年3月医院创伤中心和创伤救治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伤中心以急诊科为主导,成员包括普外科、骨伤科、神经外科等外科专科以及麻醉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创伤相关学科。
创伤中心信息实现院前院内链接和院内创伤小组快速响应。创伤小组成员均为各科室主任及骨干,紫云系统“一键呼叫”启动,相关科室医生收到“电话+信息”的紧急通知,10分钟内赶到急诊科,实现“医生等病人”,为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赢得时间。创伤小组总负责人柳月珍主任医师,有丰富的创伤中心建设经验和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救治经验。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