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罪魁祸首”-EB病毒
鼻咽癌(NPC)是目前最为明确的与EBV感染相关的人类上皮性肿瘤,位列中国肿瘤发病率前10位,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发病率最高。我国鼻咽癌的发生和死亡分别占全球的38.29%和40.14%。长期食用腌制食物、吸烟、鼻咽癌家族史等也会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
鼻咽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是由于颈部肿块到医院就诊时发现鼻咽癌,当怀疑鼻咽癌时,医生会建议EB病毒抗体定量和EB病毒DNA检测,影像学检查(CT、MRI)来明确肿瘤侵犯范围,对可疑肿块进行病理组织活检。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的DNA病毒,又称4型疱疹病毒(HHV-4)。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专一性地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也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并持续终生。90%以上人群会感染EBV并获得免疫力。EB感染鼻咽癌与相关,还可引起非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等。此外,多发性硬化(M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被证实与EBV感染相关。
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由于VCA-IgA和EB病毒核心抗原IgA是上皮细胞分泌,可作为鼻咽癌筛查的标志物。目前研究表明VCA-IgA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3%和88%。
鼻咽癌对放疗非常敏感,目前对鼻咽癌的治疗以放疗为主,然而,目前对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类药物用药期间,能减少EBV从咽部排毒,但不能彻底治愈。
因此积极预防非常重要:1、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避免病毒感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腌制食物。2、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检查。3、鼻咽癌高发地区和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普查EB病毒。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