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让生命重焕色彩
“你能站起来了,快为自己点个赞!”看到丈夫经过医学康复后终于站了起来,吴女士高兴地竖起大拇指。2020年2月上旬,42岁的郑先生突发脑出血,在其它医院手术后,意识不清、一侧肢体肌力全无,后转至衢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治疗团队为他实施了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电疗等综合对症治疗,经过半个月的医学康复,郑先生成功地站了起来。像这样的感动瞬间,一次又一次在衢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上演,而正是这些特殊的时刻,鼓舞着康复科团队一路向前……
生命要有长度,亦要有宽度和厚度
衢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7年,现有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8人。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康复科团队综合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吞咽治疗、言语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特色方法,为术后关节僵硬、中风后期康复、面瘫、眩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损伤、肩周炎等患者提供治疗,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康复,重拾生活信心。十三年来,有六千余位患者从这里走出,回归健康生活。
康复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汪军华是衢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的领头人,他见证了科室的成长,也见证了康复技术的发展,他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术后、疼痛等患者希望进行医学康复,因为人的生命不仅要有长度,而且还要有宽度和厚度。”
康复科主任汪军华为患者做检查
“你进步了,继续加油”
为了不断提高技术和业务能力,医院多次安排康复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康复医学新技术。2012年,汪军华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修康复医学,包括言语治疗、运动治疗、银质针、疼痛注射治疗、吞咽治疗和冰刺激技术。回到医院,他立即将学来的新技术在科室分享,并迅速应用于临床。而今,康复科团队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已十分娴熟,众多患者从中受益。
张先生就是言语训练的受益者之一。2020年1月底,衢江区的张先生突发脑梗,出现运动性失语症。康复科团队结合张先生的情况制定了言语训练计划,从认识和读出单个字开始逐步加强训练,“花、火……”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每一个字从张先生的口中蹦出,都像是经历了重重阻碍。汪军华说:“对于语言能力受损的患者,要通过从字到句、从数字到加减乘除的逐步训练,帮助患者重塑语言和认知能力。”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张先生已能顺利读出句子,还能在医生的引导下读报纸。“比前几天进步了。”一旁陪护的家属忍不住夸道。“是的,你进步了,继续加油!”医生也不断鼓励着。听到“老师”的认可,张先生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言语训练
中西结合,相得益彰
结合衢州市中医医院杨继洲针灸特色,康复科将中医中药广泛运用于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正骨、药饼灸、小针刀、银质针等中医中药技术,与运动治疗、关节松动术、冷疗、言语吞咽治疗等西医技术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下形成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在治疗骨折术后、中风偏瘫、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关节僵硬、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颈肩腰腿痛等患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020年1月,12岁的小宇因外伤致膝关节骨折,术后肌肉萎缩明显,膝关节屈曲功能不足。进入康复科后,治疗团队综合运用电疗、中药外熏、关节松动术、冷疗、针灸等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半个月后,小宇病情明显好转。“汪主任,多亏你们的精湛技术,让小宇能恢复地这么快,谢谢你们!”小宇妈妈感激地说。
关节锻炼
各有所长,形成团队优势
康复科的医生们各有所长。曾美灵擅长手关节康复治疗,周雄长于骨关节术后康复治疗,周燕燕长于言语吞咽治疗,王浩和张安强长于神经康复运动治疗,周彬长于中风偏瘫康复治疗,袁莹善于将针灸技术和中药运用于医学康复。康复科的患者往往需要数种治疗多管齐下,团队的通力协作,使科内形成明显的优势互补、技术合力。同时,医院不同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益处。通过与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骨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学科互动,康复科医生及时介入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为他们的健康增码提速。
康复指导
针灸治疗
中药熏洗
耐心指导
用心科研,开拓康复医学广袤空间
康复科团队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不断钻研康复医学新技术。2014年以来,科内医生多次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项,发表论文多篇。康复科与肝胆外科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成功入选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进一步探索中医技术、中西医结合技术在医学康复中的广袤空间。作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定学科,衢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还承担着市、县级各类医疗机构规培带教工作。从这里出发的“学子们”,把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带到衢城各地,为更多遭遇不幸的患者焕回了生命的色彩。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